往长江、汉江、清江里排污的“口子”到底有多少?它们在哪里?是谁在排?排了什么?排了多少?6月17日从省环境监察总队获悉,我省正式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将出动四架飞机和超过20架无人机,并配合人员现场踏勘核定,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目前,我省已启动第一阶段排查工作。首先将用搭载了高清航摄仪器的飞机,对排查地区进行航拍,并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等进行配合,摄区面积达9697平方公里,分析辨别出疑似入河排污口后,再由人员徒步进行“拉网式”现场踏勘排查,最终摸清家底,列出排污口清单。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航拍排查工作预计在本月底完成。

据介绍,此次专项行动以我省长江、汉江、清江干流为重点,涉及武汉、襄阳、宜昌、黄石、十堰、荆州、荆门、鄂州、孝感、黄冈、咸宁、恩施州、仙桃、天门、潜江等沿江15地。排查范围为“三江”沿线2公里内,包括城镇岸线、渔业岸线、临江工业岸线、江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等所有人工岸线,滩涂、湿地等自然岸线和江心岛。排查对象为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向“三江”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和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

我省将花两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完成此项行动。第一阶段将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全面掌握我省长江、汉江、清江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点位,建立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第二阶将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分析掌握污染物水质水量等情况;第三阶段在监测基础上,进行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第四阶段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对每一个排污口制定不同的整治方案,有效规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最终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为长江水环境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上天入地,精准“揪出”排污口

我省大规模行动,全面排查长江入河排污口。为次排查整治行动,为何首先用飞机等设备进行排查?空中排查如何保证精准性?白天停工晚上偷排怎么办?针对这些排查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省环境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一一进行了解释。

据介绍,长江排污口情况复杂,有明口也有暗口,有“大口子套小口子”,还有不少私搭乱接的“口子”,有些排污口人无法近身,还会遇到“一股水”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情况。省环境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称,正因为如此,此次“大体检”采取“三级排查”模式,天上地下结合,人和机器互补,尽量做到应查尽查。

一级排查为技术排查。到时,飞机上将搭载精密航摄仪器,对排查地区进行全覆盖拍摄,找出肉眼可见的排污口,比如有明显的管道或水体变色的排污口。“航摄仪可以在2000米的高空,拍到地面上10厘米大小的物体,而商用卫星最小只能拍到半米大小的物体。再比如有些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污水,源头较远,肉眼难辨,但航拍一看就知道。比起人工来说,航拍覆盖面更全、精确度更高、效率也更高。”

对于夜晚偷排或水体没有变色等肉眼无法辨认的排污口等情况,省环境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透露,排查中将动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设备进行排查。“有暗管的地方温度是不同的,热红外设备拍摄出的资料将显示这些差别。”此外,我省还将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水上无人船等技术进行配合支持。据介绍,此次航拍我省将出动四架载人固定翼飞机和超过20架无人机。

据透露,航拍影像资料将上传到生态环境部,由专家分析解译,确定疑似排污口。为防止遗漏或错误,将派人进行现场踏勘。届时,来自全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将分岸上和水上两路,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对航拍确定的疑似排污口进行核查,同时也会对疑似排污口附近环境进行商讨,找出航拍遗漏的排污口,核实确定入河排污口信息。

据介绍,对于暗管等疑难点,将由业内骨干和专家,进行三级排查,包括对工业园区附近以及可能存在暗管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