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武汉11月29日讯  一城一校,在伟大的时代结缘;一队一村,因伟大的使命结对。2015年以来,长江大学结对宜昌市兴山县,扶贫工作队驻村郑家埫,倾情奉献,倾力帮扶,扶贫花果处处飘香。

5年来,长江大学扶贫工作队先后有7人舍小家为大家,远离亲人扎根郑家埫。初到村里,他们发现5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村组来往,嗓子喊破,腿子走断;挑水做饭,电饭煲比柴火灶还慢;夜幕降临,昏黄的小灯忽明忽暗;一座座土坯房在落叶中尽显沧桑。

为打胜仗,队员们迅速开启“五加二”、“白加黑”模式。天晴时,他们奔走在村落的沟沟坎坎,抓产业促发展;下雨时,他们踩着泥泞上山坡,伴着滚石查灾情。

经过顽强奋战,他们先后联系80余人次的校级领导和230余人次的处科级干部到县村指导和调研,争取各类支持资金450多万元、帮扶项目40余个,帮助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500多人次,培训种植及畜牧养殖技术人员2600余人次,“三关爱”12000多人次,圆满完成了该校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2016年“户脱贫村出列”、2017年建档立卡户清零的目标。

从2018年攻坚拔寨脱贫摘帽到2019年迎评迎检乡村振兴,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工作队认真实施“三精准”,全力抓好“三落实”,集中精力扶智扶志。

2018年,队员们发现村里核桃树虽多,但老百姓望天收,核桃树持续低产。经调查研究,他们问计专家,对农民给予技术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2019年,工作队报请学校,实施核桃低产园改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建立了核桃试验示范基地。他们与专家团队携手合作,攻坚克难,通过攻克选育、高接本地核桃良种资源、精准防治病虫害、人工授粉、省力化栽培等关键技术,使村子核桃产量大幅提升。

同年,在白芨种苗驯化成功的基础上,工作队建立了面积10亩的白芨示范基地;联合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同时建立起野皂荚示范试种基地;结合校农对接,工作队还组织专家对农户进行蔬菜种植指导,引导村民科学种植小果树,大大充裕了他们的“钱袋子。丰收了,村民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长江大学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学才说,“富口袋”的同时,还要“富脑袋”扶志气。于是,以党建为引领,工作队积极开展校村文明共建,在郑家埫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承办两届创业大巴乡村巡游活动。副队长吴俊身先士卒,在8个乡镇巡回演讲17场,大力宣传农家书屋、村档案馆、文化广场建设,打造留住乡情、维系乡民的精神符号,并通过关爱“三留守”人员,“送教育送健康送文艺送法治送温暖”下乡,深挖村民的思想穷根。

四季来,时光去。5年来,长江大学扶贫工作队坚持将“富民与富村、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驻村与驻心”相结合,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如今的郑家埫,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村道硬化,路灯亮堂,成环成网;住房安全,用电稳定,取水便捷,栏厕清洁,网络互连,村民收入节节攀升;入村廊道、观佛台、同心林、大小龙洞,还有产业基地和农家乐。

因扶贫成效显著,该村扶贫工作2018年经宜昌市初审获评优秀,2019年经湖北省终审验收优秀,有效助力兴山县脱贫摘帽;2019年,学习强国以《智志双扶为村民蹚出致富路》为题,推介了工作队的典型事迹,工作队获评“2018年度湖北省扶贫工作突出工作队”,吴俊被评为兴山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突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