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芯片到计算产业生态,一跃千里的“鲲鹏”正成为搅动世界产业格局的新生力量。“鲲鹏”正式振翅入鄂,“硬核”实力将给武汉及湖北信息与数字产业带来怎样的新发展?

一枚芯片带来的硬件年产值有多大?武汉长江计算科技公司目前的答案是50亿元。一个月前刚刚投产的智能化整机产线上,搭载华为鲲鹏芯片的服务器正以每分钟2台的速度下线,年产值50亿元。

武汉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尧:“他提供这种底层的技术,我们来整合做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到全国去这个大市场,能在未来5年打造500亿的产业集群。”

鲲鹏芯、武汉壳的市场背后,是华为“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理念。孵化软件生态则是“鲲鹏”的另一个使命。基于华为云服务,专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德发公司在疫情期间实现产值7倍增长,抢上“鲲鹏”合作头班车。

武汉市德发电子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徐武萍:“未来的几年也是我们国产自主化突飞猛进发展,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成立了这样一个专班,专门去研究我们各项应用移植,确保在我们国产自主的这样一个系统当中资源能够很好的用好。”

以芯片为树根,软硬件为养料,鲲鹏计算产业这片自家“黑土地”生态正吸引着各行业“播种者”。

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利华:“因为现在整个国家也是在支持国有的自主创新,合作的话我觉得更有保障、更安全战力更强。”

为了加速向鲲鹏生态对接转移,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还与武汉市大数据协会等5家协会签约,推动鲲鹏技术与各行业领域融合。

武汉市大数据协会秘书长温晖:“来迁移到基于鲲鹏生态的各个板块上面来,打造武汉的鲲鹏生态,实现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自主可控。”

未来五年,武汉市将与华为公司合作,推动3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参与鲲鹏生态构建,力争形成500亿以上产值,到2025年建设成为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的鲲鹏计算产业示范区。

武汉市经信局局长党蓁:“原来基于于一些国外的这种技术这个构建这种生态,现在是经过自主研发的这种知识体系上的生态,对于我们国产的数字经济这种各种技术的发展,光新屏端网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