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随州9月10日讯  今年4月到8月,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万和镇的90后夫妻吴帅和曹芳,已经在拼多多上卖出了60万斤香菇。四年前,他们开始在北京锦绣大地市场卖香菇,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他们留在了家乡,没想到电商的收益比线下还高。这是疫后重振湖北农货上行的一个缩影。

自3月25日以来,在社会各界和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共同扶持下,湖北各地掀起了电商抗疫助农高潮。在此带动下,湖北本地商家纷纷触网,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加速推动湖北农产品上行。

随县香菇线上走红

随州香菇每年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香菇之乡”。在曹芳创业前,她的父亲和哥哥已经做了30多年的香菇生意。每年来自北京新发地、长沙高桥、上海和武汉等地批发市场的客商,要通过曹家采购200多万斤的随县香菇。

▲如今每天有近40人在吴帅的香菇生产线上分拣、打包、装卸,两个人月收入近万元。陈亮摄

疫情发生后,随县香菇销售一落千丈,但香菇春栽规模却达到6000万棒,秋栽预计将超1.4亿棒,比去年增加2000万棒。一边是冰冻的市场,一边是即将到来的丰产,打开销路成了农户和政府的难题。

吴帅发力拼多多,为随县香菇打开了新的销售通道。上线不久,吴帅的店铺就做到了日销4000单左右。曹芳在店铺里直播、推介,由于“单量增长快,舍不得下播”,最长的一次,曹芳连续直播16个小时。

在拼多多上把香菇卖爆之后,周围乡镇的领导登门拜访,邀请吴帅前往他们的乡镇发展。万和镇及附近乡镇的年轻人也纷纷向吴帅取经,当地一下子涌现了15家随县香菇的拼多多商家。

上拼多多卖香菇,不仅仅是打开了销路,赚的钱也不少。吴帅算了一笔账,和线下相比,电商物流每单省6毛钱,老家工人工资每月也低一千多,综合算下来,即便在拼多多上按照线下批发价卖,总利润还是比线下多。更关键的是,“可以就近照顾父母”。

8月25日,吴帅投资两百多万的新仓库正在修建。目前他把自家和邻居的楼房改造成临时仓,每天有近40位村民,在这里分拣、打包、贴单和装卸货物。当天,他在拼多多上参加了限时秒杀活动,卖出了5000单。

▲吴帅把自家和邻居的楼房改造成生产线和仓库,目前他投资200万在家乡新建标准仓库。陈亮摄

曹芳的哥哥曹亮最近也开了拼多多店铺,和妹妹不同,他瞄准的是多多批发。“今年情况突然变了,从电商走得多,尤其拼多多”,曹亮说。他关心的是,拼多多新上了批发功能,怎么才能更好地识别出批发的用户?

“随县香菇约50%走出口,质量要求严,关键是销售。”随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严清明介绍。他以前从不网购,最近开始尝试,“我这个茶杯就是从拼多多买的。现在香菇约30%从线上走,特别对国内市场来讲,网络销售是趋势。从拼多多把随州香菇品牌推广出去,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渠道。”

襄阳农商扩品建仓

从吴帅家往西南约170公里,就是襄阳农商任乐乐的家。4年前,任乐乐把本地的皮蛋、鸭蛋放到网上卖,2018年网络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

▲任乐乐(左)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把合作社社员的鸭蛋、皮蛋,卖向了全国。杨东摄

疫情到来,任乐乐店铺的订单断崖式下跌了90%,加之物流不畅导致发货迟缓,大量订单退货。3月25日,任乐乐就双管齐下,实施他的电商新战略:一是扩充品类,挖掘湖北特色农产品潜能,从鸭蛋扩展到紫薯、红薯等;二是在湖北各地和一些国内城市建仓,采取承包制。“每个仓派一个人,用老战友或亲戚关系来减少沟通成本,从供应链、订单、包装、物流等方面,进行质量和流程掌控。”

任乐乐精心设计了激励制度:对承包合伙人,每单设定两毛利润,做到承包仓冠亚军,给一到两万不等的奖励,最后一名扣减2000元,减少分发单量,连续两次垫底,自动淘汰。“不考核别的,只考核客户满意率”,专门做襄阳本地紫薯的承包仓负责人雷玉琳说,她每天能发3000单左右。

▲襄阳本地紫薯承包仓负责人雷玉琳(女)说,她每天能发3000单。杨东摄

父亲的名字“玉保”,成了任乐乐主打的品牌名。“做那么多产品,怎么让消费者认我们?必须树品牌。将来消费者到我的店群,最好能一站购齐基本农产品。”他的一半精力,花在严控质量上:“我们用更高的价格收最好的产品,一单只赚5分都可以。”

他努力在其他环节压低成本。因为单量大,跟物流谈到两块三;找当地最懂行的采购提升供应链,“努力不让消费者多花一分钱”。任乐乐的新目标是,在湖北和全国各地产地直发,争取做到次日达,最迟不过36小时。

这套新打法,效果明显。解封以来,任乐乐在拼多多上的紫薯、红薯等新品订单,占了总订单的70%以上。任玉保看着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改制扩品”上,不时叮嘱:“别把起家的主业忘了,背后还有2000多户鸭农!”

宜昌柑橘合作社电商转型

同样是带动乡亲致富,湖北宜昌枝江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也找到了一条疫后突围路。

“我们的销售渠道彻底变了,2018年80%在线下,今年60%走线上,其中80%又在拼多多。”合作社理事长周代年说。

宜昌柑橘种植历史悠久,伟大诗人屈原的《橘颂》,文中主角就是宜昌一带的柑橘。2019年,宜昌柑橘种植面积超200万亩,总产量达36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产区之一。

早在10年前,周代年就和一帮高中同学,在当地组建了柑桔专业合作社,先后带动周边800多户村民致富。今年疫情,改变了合作社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实现了数字化升级。

▲枝江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2018年80%柑橘销售走线下,今年60%走线上。谭廷摄

“我们以前是商贩,收购本地柑桔,卖给各地批发商。成立合作社后,开始带着农民一起提高种植技术,把增产和销售环节的利润,也分享给父老乡亲”。

短短十年,入社土地及带动种植规模超过一万七千亩。当地农民以土地或资金的方式入股,可以拿到桔子售卖、股金分红和在劳务工资等三份收入。“忙时月工资五六千,闲时两三千,家里桔园每年有两三万卖桔子的收入,社里分红有个20%。”一位男性合作社社员算了下账,年收入能到七八万。

除了全量收购社员种植的柑桔,合作社还对贫困户加价收购。如果不能及时卖出,损失就得合作社承担。这对团队的销售能力提出高要求。

周代年的高中同学尤江波负责销售,几年时间,他在北京、上海等全国三十多个市场建立了销售网络,高峰时,一年销售额超过1.2亿。“传统的批发模式中间环节多,流通时间长,2018年起,我们发现行业普遍碰到了天花板,开始谋划线上发展。”尤江波说。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快了合作社“线下转线上”的步伐。2020年4月,具备丰富电商运营经验的90后戈星和合作社一拍即合,合作成立了电商运营部门。

“他们跟很多希望独享利益的商家很不一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是这个合作社的基本理念”,戈星说。他仔细比较后,选择了拼多多为主要运营平台。“我们给多多果园供货,单量很大。平台有各种方式推动消费者拼单,起量快,运营费用也比其他平台低很多,很适合产地直发。”

相比2019年全年,4月份以来合作社在拼多多的单量已增长260%,淡季也保持了每天3000单左右的量。戈星交出的成绩单,让负责整体电商业务的卢华东松了一口气,从物流、耗材到人工,拼多多的“规模效应”大幅降低了转型的平均成本。“从4月份到现在,线上线下都在恢复,但目前60%的销量已经在走线上平台,未来还会持续上升,我们通过拼多多实现了疫情后农产品上行的率先突围。”卢华东说。

以前不知道卖给了谁,现在有了平台云端“产消对接”的各种数据,合作社可以更大胆和及时地改进种植技术和调整品种。周代年介绍,“我们今年已经扩大种植一些口感更好,农民能得到更高收益的新品,还有一些‘二代’正在试种。”

拼出云端新通道

今年大热的“市县长直播助农”,形成了湖北农产品疫后突围的“市场+市长”双动力机制中的重要一极。

就在宜昌蜜桔上市前夕,柑橘院士邓秀新一行又来到了宜昌调研。3月15日,他和湖北省秭归县副县长宋俊华在拼多多的直播,吸引了125万用户围观,销售脐橙约6万斤。

4月1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推出“湖北优品馆”,聚合湖北省内名优特产,扩大湖北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化解农产品积压滞销卖难问题。当天,荆州市洪湖市委书记张远梅走进直播间,为洪湖莲藕代言,卖出45万份农产品。

4月3日,嘉鱼县委书记胡春雷和副县长华红一同现身拼多多直播间,为消费者带来了二十多款当地特色农产品。活动吸引了超过84万人在线观看,带动咸宁地区农产品订单量较去年同期上涨近300%,嘉鱼藕带、藕粉等藕制品销量突破24万件。

4月27日下午,黄冈市英山县县长田洪光走进拼多多助农直播间,为英山云雾茶带货。据英山县政府预计,此次直播有近100万人次观看,直播带动全县域店铺半小时下单近1万单,实际成交额约31万。为应对疫情影响,英山云雾茶等迅速提高大众消费茶生产比例,扩展线上销售渠道,今年线上产品销售同比去年增长50%。

2020年5月14日,湖北省政府印发《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疫后重振加快转型若干措施》,定下具体目标:“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大型电商平台深度对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设自营网店,持续开展各类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力争全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20%以上。”

围绕着稻米、生猪、食用油、小麦、淡水鱼、小龙虾、蔬菜、茶叶、柑橘、食用菌、中药材、鸡鸭及蛋制品等十多个优势产业集群,各地市县长正轮番上场,为本地特色产品代言荐货,各大平台辅以全域资源支持和专项价格补贴,持续掀起全民“为湖北拼单”的浪潮。

这些“消费单子”,正在塑造湖北农产品疫后突围大潮的方向。(通讯员 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