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均衡,保证了城内城外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良好的教育。
2020年秋季开学一周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教育局发布了一组数据——荆州古城内中小学生总数比2018年净减少近2500人,相当于从古城内向外迁出了2所中等规模学校。
一直以来,荆州古城内资源高度集中,人口密度过大,更好地保护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减少人口所带来的压力势在必行。2016年起,荆州区启动教育综合改革,通过古城内外科学布局、区域教师科学流动、严格划片招生等教育综合改革措施,助力破解古城人口疏散难题。
科学布局家门口读到好学校
为优化古城周边教育资源,荆州区改扩建荆州实验小学城南校区、荆州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南门小学等3所学校,同时,整合了16所学校,通过实行“一校两区或多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拓宽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优联薄,强并弱。”荆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从宝说,一块牌子,两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城区和城郊学校的整合,有效解决了学校布局“城内拥挤、城外稀缺、农村薄弱”的突出矛盾。
今年8月,荆州小学与原拍马小学合并,建成荆州小学城北校区,至此,荆州小学形成了城中、城南、城北‘一校三区’格局。
荆州小学校长邹勇介绍,荆州小学城南校区是2017年由荆州小学与原白龙小学合并而成。当年,白龙小学校园环境差,濒临倒闭,一栋教学楼还租给私人办幼儿园。合并后,该校区一年一个样。拆门面、修院墙、建操场、建智慧教室……校园环境提档升级,生源也一年比一年好。
“这样的布局,既拓展了优质资源,也给城外的学校带来了生机,稳定了城外的学生。”邹勇说。
据统计,古城外新建、迁建学校共新增学位约10000个,有效带动了古城人口外迁。
师资均衡城外学校生源留得住
学校重新布局,如何实现古城内外师资的均衡配置,让古城疏散真正惠民利民?2017年,荆州区启动了教师“区管校聘”改革。
荆州区教育局副局长秦影介绍,近几年,荆州区积极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城区骨干教师组团对口支教、农村教师跟岗学习、统筹教师指令性调配和顺向跨校直聘”等教师交流模式,推动城区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城郊学校流动。
荆南中学校长田友军说,“去年,荆州市实验中学有12名优秀教师来学校援教,壮大了师资力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黄绪艳是荆州小学第一批被选派到城南校区工作的老师,已经在新校区工作2年,2年过去,她收获到更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今年暑期,在得知原拍马小学合并入荆州小学后,黄绪艳又主动申请到城北校区工作。她说:“我深深感受到城郊的孩子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与渴望!”
去年秋季开学,荆州区援教、支教教师达300多人,其中向城郊学校援教教师200多人,到农村支教102人。今年,城区骨干教师组团支教106人,跟岗调动160人。
“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均衡了优质教师资源,让每所学校的师资水平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荆州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李大春说,择校就是择老师,城外的学校有了优秀的老师,就不愁学校没有生源,这些老师为古城疏散做出了巨大贡献。
招生改革有效杜绝“择校生”
荆州市楚都学校读初一的新生许递优毕业于荆州实验小学,父母原本想让她在城内读初中。由于荆州区严格实行划片招生,户口在城外的许递优被划到了楚都学校。许递优说,开始还有点遗憾,但进入楚都学校后发现,校园环境、师资力量都很不错。
和许递优的父母一样,以前,不少家长为了子女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会进行“择校”。然而,一名学生进城,带来的是整个家庭人口的涌入。近两年来,荆州区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招生改革,严格执行划片招生。这一改革将原本准备进城“择校”的学生吸附在了当地。
2017年,楚都学校合并时只有1328名学生。今年,学生人数达到了2781名。
“严格划片招生后,生源留了下来,学校会想尽办法积极提升办学质量。”荆州市楚都学校校长涂溢清说,今年中考,楚都学校优生率、合格率、差控率均居全区前列。
同样在城外的荆南中学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推行“智慧课堂”,成为荆州初中课程改革样本。四机中学借助荆州市实验中学优质资源,让沉寂的校园充满生机。
生源留在了城外,师资合理配置,学校由弱变强,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解决城内人口压力,荆州区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伴随着教育、医疗等资源向新区流动,越来越多的城内居民也在迁出城外,荆州区迈出了破解古城人口疏散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