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上,表彰2020年度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奖获奖单位和个人。

武汉光谷是国内最早的北斗产业基地之一,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等全国北斗领域14位两院院士,有9位在武汉,是目前拥有地球空间信息领域院士最多的地区。42所高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产生了一系列北斗科技成果。

以刘经南为代表的武汉多位院士及科研人员,都曾先后服务过我国三代北斗卫星系统建设。

1993年,武汉大学校园里便建设了国际卫星跟踪站。这样的跟踪站,中国有7个,武汉大学是最早的一个,并且是核心站和实时站。

北斗系统专家组成员、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科学家刘经南院士介绍,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参与了第一代北斗卫星的广域增强系统,第二代是参与地基增强系统和卫星定轨,第三代主要是在星间链路和精度提升上,提出了一些方案,同时他还坚持让北斗搭载全球搜救功能。

“很多人会问,导航有GPS就够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大代价做北斗?因为GPS不属于中国。”他说,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庞大的民用市场,中国都必须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依托全球领先的遥感对地观测学科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掌握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卫星精密定轨、联合定位导航、广域差分精密实时定位等多项前沿技术,未来将引领我国高精度军事卫星和民用卫星发展。

2008年,科技部批复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2013年,光谷成为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全国唯一对接地,东湖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入列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之一。

2019年,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启梦”系列芯片,作为卫星导航定位产品的核心部件,率先实现对北斗三号卫星信号的支持,可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

在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核心区武汉大学科技园,近1000家企业中,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链相关企业占比逾50%,已形成包括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产业链。

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主导并参与北斗国际标准制定,制定国内外行业标准10余项。

《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卫星导航产业规模直指4000亿元,而北斗将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市场份额,光是与北斗卫星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就有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