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闷热又多雨的季节,野生蘑菇生长迅速,这些蘑菇虽然味道鲜美,但很难分辨是否有毒。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恩施州中心医院接诊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11人,目前仍有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我们急诊科接诊了11位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患者,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肝肾功能损伤。其中几位患者情况危急,出现了肝衰竭,通过采取血液净化清除毒素保护脏器功能、输血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等治疗手段才保住了性命……”州中心医院西医部急诊科医生王齐兵对记者说。
该院急诊科是恩施州中毒救治基地,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特别是中毒患者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开展了CRRT肾替代,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等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进行积极救治。
食用野生有毒蘑菇后,患者通常在6至24小时内会出现腹部绞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王齐兵介绍,不认识的蘑菇最好不要去采摘,更不要食用,因为有毒蘑菇跟无毒蘑菇一般是很难区分的。吃蘑菇中毒的黄金抢救时间是6小时以内,饭后发现身体不适,应该带上食用的蘑菇样品立即就医。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市民采食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却仍未引起足够重视。每到夏秋雨水旺盛的季节,就有嘴馋的市民对“毒蘑菇”新闻置若罔闻,想要亲口一试。
对此,王齐兵表示,有毒的蘑菇往往和无毒的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食。即使是经验十分丰富的生物学家,往往也需要借助实验室专业仪器才能进行精准鉴别。而非专业人员仅凭经验,靠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来辨识,是很难准确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有的市民甚至采用民间传说的用银器、大蒜、大米等与蘑菇接触,看颜色有无变化等所谓“老方法”来识别蘑菇,或者认为高温烹煮、煮沸、晒干可祛毒等等,实际上这些方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所以说,最好收住手、管住嘴!不采不吃才是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为正确的方法。
恩施州中心医院提醒:一旦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后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期,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