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天团”大礼包助力湖北疫后重振——6月3日,34家中央企业与湖北签约72个项目,总投资达3277.25亿元。截至9月底,已有24个项目开工建设。

连日来,在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记者探访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该项目是央企72个签约项目之一,总投资达60亿元。

年产值将超200亿元

黄石新港秋雨绵绵,港区海洲大道以北的大片丘陵荒地,已被工程机械“修饰”平整。两座黄色塔吊旁,是一座30余米高的钢结构建筑框架,下方则是连片钢筋混凝土地基,灰色的钢材和褐色的管材分批堆在一旁等待吊装。

“项目计划2021年底全线投产,我们争分夺秒完成工程节点。”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万军说。

万军介绍,该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500亩,今年5月12日启动建设,目前现场地基处理基本完成,现浇混凝土桩基和预制方桩超过1000根;高层钢结构建筑框架是熔炼主厂房,未来厂房高度将达到70米。

高纯阴极铜,即铜含量超过99.99%的“电解铜”,是由铜精矿熔炼提纯制成“粗铜”(阳极铜,含铜量98%至99%)后,经电解再提纯,得到的高纯度商品级铜金属,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资源,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制造、电子信息等各行各业。

高纯阴极铜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铜精矿处理量160万吨,年产阴极铜40万吨、硫酸150万吨,实现年产值过200亿元、利税过10亿元,是湖北省巩固千亿有色金属产业地位的重点项目;大冶有色阴极铜产能将达到百万吨级,进入国内铜行业第一梯队。

新工艺年省标煤超7万吨

作为振兴民族铜工业的“国家队”,创立于1953年的大冶有色不讲价钱,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生产了急需的铜产品,其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更新,走在行业前沿。

1957年建设反射炉,实现国产大型粗铜冶炼厂从0到1的突破;1993年建设诺兰达炉,适应世界冶炼节能减排技术新趋势;2009年投建世界最大“奥斯麦特炉”,能耗下降50%,技术装备和环保条件国际领先;2011年建设世界最先进永久阴极工艺的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成为世界铜精炼的样板工厂……

“新建4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是大冶有色实现二次创业、再次崛起,打造现代化铜企业的‘压舱石’。”大冶有色董事长、党委书记翟保金表示,按照中国有色集团提出的“打造成本最低、技术最优、效率最高”规划建设要求,新建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闪速熔炼+闪速吹炼”工艺,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效益好等优点。

据了解,40万吨项目生产过程硫化物捕集率达99%以上,水循环利用率97%以上,每年减少燃煤约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8万吨,相当于植树近4万棵。同时,铜精矿生产中产生的金、银、硒、碲、铂、钯、镍等稀贵金属将得到有效提取,矿渣也“吃干榨尽”再利用。

未来,40万吨项目还将配套建设约4公里长的“皮带廊”,直通大冶有色长江化工码头,减少矿石货车运输尾气排放。此外,在智能设备加持下,40万吨项目用工人数较传统生产工艺减少70%以上,熔炼炉检修次数也大幅降低。

跟班服务解难题

为推进央企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省政府国资委建立了央企与湖北开展项目合作沟通协调机制,逐个落实项目开工日期、施工进度、投资额度,督促市州和企业抓紧对接签约央企,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项目为王,干事为先”,黄石市政府国资委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了40万吨阴极铜项目推进专班,将该项目作为推动黄石从工业原材料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的关键项目来抓,调动全市之力支持项目建设。

在黄石市各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下,项目场地平整、“先建后验”手续办理、新港园区土地购置税费返还、注册资本金缴纳及部分土地摘牌等问题得到协调解决。

黄石市政府国资委表示,目前,40万吨项目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市国资委将当好项目服务“店小二”,确保项目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熔炼炉点火投料、电解出阴极铜产品等13个节点有序推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工厂、效益工厂、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