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国之大计,从千年前墨子所言“尚贤者,政之本也”,至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可见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推进“课程思政”进入各地学校课堂,“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物电学院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将课堂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各科教学中。

课程思政——大学物理课堂在行动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院徐大海教授认为,教师应当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有机融合课程的内容与内涵,以知识作为载体,润物无声地传递价值理念。并针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途径,提出了三条融合路径。一是修改教学大纲,嵌入课程思政元素;二是从物理理论建立的过程开展课程思政;三是介绍近现代物理学家的科学成就开展课程思政。三条路径涵盖了概念学习、理论建立和科学素养培养等多个方面。

今年伊始,肆虐的病毒在给新学期教学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课程进展陷入困顿之地。为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物电学院教师秉承“停课不停学,培知亦培思”的宗旨,进行线上教学新尝试,针对线上课程,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思想,张静老师提出了课前预习、课堂推理、课后总结等一系列具体的课堂步骤与实施措施。并且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对融入思政理念进行了实践尝试,以电磁学中《电磁感应定律》为例来讨论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在课前,通过问题组的设置,如“奥斯特是如何发现电流磁效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建立过程?”等,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中,同伴教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学生深化知识内容,促进物理思维的形成。

课程思政——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堂在行动

课程思政要求“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这是综合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中,裴启明老师通过焦耳持续几十年时间用电量热法和机械热量法等测量热功当量实验,表明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探索,才能取得科学原理的突破和确立,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抗“疫”期间,思政建设不仅仅需要融入与贯穿整个课程的进展,更需要老师在课下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关系和呵护。裴启明老师克服自身艰苦的教学条件,通过雨课堂与腾讯会议,积极召开主题班会,安抚学生情绪,并布置了“国难当头,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相关主题讨论,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课程思政——光学课堂在行动

光学专业作为一个与其他学科紧密交叉且相互渗透的学科,是一门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培养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的高素质高质量光学复合型人才是许多高校乃至国家需要解决的课题。为了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光学专业教育过程中,物电学院孙利辉老师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专业课内容灵活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他在介绍某个光学产品的研发时会向学生传达产品研发及每个阶段工作的内容和联系,在初级阶段产品方案确定需要各个专业人员的全力合作,向学生传达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疫情期间,孙老师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和在线课程平台做好教学工作,为更好地利用雨课堂等智慧型教学工具,增强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她反复测试将雨课堂和腾讯会议平台结合起来进行远程教学。2月15日的公开讲授在线教学示范课,她采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平台直播获得了领导和学生们的一致肯定。北宋大家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孙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把学生培养为有人性、有人情、有人品、有人格的人,培养为具有价值理想、道德情操、责任担当人。她说,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无论讲堂面授还是远程直播,都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锤炼学生身心健康。

课程思政——原子与分子物理课堂在行动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每一门课蕴含的育人功能都应该被挖掘出来。物电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的李松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了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发展历史,在我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如何开始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的发展,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且要求学生们在学完本门课程后,能够对本专业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具有独立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具备参加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不断拓宽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课程思政教育大体相当于传统教育中的育人即德育,将是今后高校专业课的使命与建设方向,物电学院师生也在全面落实该教学模式实践,各科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意识,深挖专业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尤其在抗“疫”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创新性实践,可圈可点可赞。师生们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上下凝心聚力,集思广益,汇成知识的涓涓细流,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