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美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博士
潜心教研学为师 精心育人身为范
她是长大一名普通教师,自2007年博士毕业来到长江大学,便将一腔热血奉献给了长大,把青春芳华挥洒在了长大。她爱岗敬业潜心教学,开拓创新精心育人,她是学生的良师,同仁的益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位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格言。
智者不惑:严谨治学 潜精研思
作为长大教师队伍的一份子,吴桂美对教育始终保持着一种热爱和激情,执着和追求。“学高为师”意味着教师必须业务精炼,才能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去教导学生。站上长大讲台十三年来,吴桂美一直潜心教学科研,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以求能最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吴桂美依托教材,多方综合,认真把握、选择、优化教学内容,建构起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日渐减少的有限理论课时内快速掌握课程的精髓。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如《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课前十分钟”,力求学生在有限的理论课时外,增加对作品的阅读量和熟悉程度;“课外作品抄录”,让学生尽可能突破教材作品选的限制,扩大读书眼界,并在读书过程中形成对作品的自我感知;“读书报告会”,以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作品演绎”,让学生各尽其能地用演唱、话剧、小品、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多样方式演绎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籍此消除学生在当代文化情境下与古代文学的时代疏离。如《中国文化概论》和《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课程,课外带领学生参观荆州博物馆、张居正故居、太晖观等荆州文化名胜,尝试将“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书本知识与现实文化”结合起来。又如在当今教育主管部门“互联网+教育”的倡导下,尝试将“慕课”这一新兴教学理念运用到所授课程教学中。这些教学改革,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调动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古为今用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吴桂美的课每学期学生评教都排在学院前列,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三篇,成功申报一项省级教研项目,在实践和研究中,实现教、研相长。
教学之余,吴桂美还潜心科研。迄今为止在《中国文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求索》《湖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豪族社会的文学折光——东汉家族文学生态透视》。她参与完成了3项国家级项目,主持完成了2项省教育厅项目和2项校级项目,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她的东汉家族文学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反响。有学者认为她的研究“或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或具有深化与修正现有文学史观念的作用”。来到长大后,她通过认真地思考和分析,认为地方高校科研要想出新,出特色,就必须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她把自己原本的家族文学研究与荆楚文化结合起来,2017年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荆楚文学家族研究》,不仅拓宽了自身研究方向,也拓宽了荆楚文化研究范围,获长江大学“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贡献奖”。
吴桂美还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在学院她担任了党支部书记、院工会副主席、教研室主任等工作。这些基层事务有时琐碎繁杂,难免占去较多私人时间,吴桂美却无怨无悔,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好,热心为学院服务。她常说:“学院发展好了,个人才会发展得好。为学院做一些服务工作是我的义务。”此外,吴桂美还积极参与荆州市课题项目,为荆州文化建设服务。她参与了《荆州文化简史》《楚韵之魂》《三国文化简史》等书的编撰,还有荆州市委宣传部的《荆州溯源》等项目,大力研究、展示和宣传荆楚文化的独特内涵和魅力。
仁者不忧:春风化雨 良师益友
吴桂美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师“身正为范”的内涵。多年来,她用爱无私的温暖着每一位学生。她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状况,她会四处托请同事朋友为班上家庭困难的学生寻找家教,她会为生病的同学送去牛奶,她会为贫困优秀的同学争取各种资助,她会为读书认真的同学送书作为奖励,她会记得每一位学生与她私聊的问题。她发起的“每学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已在两届学生中成功开展。她希望《把信送给加西亚》《佐贺的超级阿嫲》《追风筝的人》《温柔的绵羊》等经典书籍能够让她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青春不悔。她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院校“优秀班集体”。无论是在校的同学,还是毕业的学生,只要有困难找到她,她一定尽力去帮着解决。同学要考研,她帮着联系学校,提供信息帮助。已经毕业的同学要出书,她帮着联系出版社,出国留学需要大学成绩,她马上帮忙办理。留校备考的往届毕业生找不到考试地点,她立马找人解决。她用自己出国的经历鼓励学生追逐自己的梦想。吴桂美就是这么一个极其热心的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谈心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女职工”。
她还把她的爱和热心由已及人。学校有个老师家庭出现变故,家中只剩下一个小女孩,与年老的外婆相依为命。这个小女孩只比吴桂美的孩子大两岁,这让她十分同情和伤心。吴桂美担心家庭的变故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阴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正常性格的形成。她便与所带师范班同学商量,让同学们每周轮流去看望小女孩,给她辅导作业,陪她聊天玩耍。她希望同学们的青春活力,欢乐笑容能带给小女孩一丝温暖。她说感谢同学们的默默付出,同学们却说是吴老师让她们学会了爱。
作为老师,吴桂美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教学中,因课程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撰写,吴桂美十分重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提交课程作业文献综述后,吴桂美逐一批阅修改反馈给学生。另加课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让学生修改后再次提交,二次批阅后再反馈给学生,反复修改直至完善。整个教学过程费时费心,吴桂美却一丝不苟。她告诉学生,学问来不得半点假,就如做人,必须踏实认真。
2018年6月的毕业典礼上,吴桂美作为教师代表致辞,她嘱托毕业生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之心,坚守底线,保持善良,珍重健康,快乐生活。这分明是一位慈祥老母亲对自己子女的嘱托!她就是这么热爱自己的学生!美国访学归来,她给每位同学带了一颗巧克力,巧克力虽小,却是吴老师对同学们的爱和挂念啊!
吴桂美的真诚付出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爱戴,学生用自己的稿费赠予老师的鲜花,查寝时收获的精美笔记本,过生日时学生悄悄在课堂上准备的鲜花,齐唱的生日快乐歌,教师节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短信,点点滴滴汇聚成吴桂美难以忘怀的珍贵回忆,桩桩件件彰显出吴老师教书育人的丰硕成果。
勇者不惧:笃行致远 砥砺前行
从学生口中的“桂美姐”到“吴妈”,十几年来吴桂美扎根三尺讲台,甘于“坐冷板凳”。她也曾遇到科研瓶颈无从下手,也会面对个别学生力不从心,也有身处异国他乡感受孤寂,但她始终坚信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浑身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
吴桂美于2018年至2019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在此期间旁听课程与讲座,查阅书籍与资料,最主要的是参与《史记》翻译课题组研讨及具体章节的翻译工作。异国他乡的访学经历,给吴桂美带来了新的思考。对于国际科研动态、最新学术趋势、研究方法及手段都有了较深认知,尝试数字人文研究,将文史课题加以数据库分析,用学科融合、信息量化的方式得出新成果。吴桂美吸取国外课堂精华,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树立文化自信。她说她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她还要继续努力!
回望来时路,虽有不少遗憾,但更多的是几多欢喜。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吴桂美将自己的精力和抱负全部倾注到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无论教学、科研、育人,都做到了兢兢业业,勤奋踏实,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吴桂美很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责和使命,以高尚的师德、敬业的精神,做一个智者、仁者、勇者,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业导师、心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