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武汉市硚口区原力诺化学集团旧址132亩污染土地修复效果评估报告通过专家论证,意味着这片曾经气味刺鼻的“城市伤疤”迎来新生。

2008年,硚口区启动武汉市首批化工企业搬迁。此后8年间,古田老工业区共搬迁化工企业99家,拆除厂房50万余平方米。

企业搬走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烃等却遗留在原地。硚口区对1135亩土地(简称1135区域)进行“刮骨疗毒”。2018年,该项目被生态环境部纳入国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应用试点,也是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个大规模土壤治理试点。

“我们对照国家出台的最严格规范进行土壤修复。”硚口区科经局局长易鹏3年前加入治理专班。他说,为将污染土壤“连根拔起”,施工方“挖地三尺”,将70%以上的土地深挖清运,基坑最深达7米,面积有数个篮球场大小,高峰期数十台挖机、百余名工人同时作业。

“这也是一片科技治土试验田。”记者看到,拆迁原址上建起了3个隔离车间,总面积6900平方米。污染的土壤运到车间后由机械播撒药剂搅拌,催生中和反应,再运到一张张炕床上二次高温蒸发,气化后的有害物质利用活性炭吸收。为培育细菌分解油性有机物,工地上还建起了一个个白色生物大棚。

“我们将部分土壤运到百余公里外的水泥窑烧制,正好对接水泥需要补充重金属的需求。”中冶南方环保公司有关负责人唐小龙介绍,在施工中还运用化学氧化及异位热脱附等技术,获得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各级检测部门先后在土壤和基坑中网格化多次取样近千处,最新化验结果表明修复土壤已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专家评估认为,居民完全可以在此正常生产生活。

根据规划,硚口区将在这片老工业片区建设集研发、创新于一体的汉江湾科创总部基地,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助力该区域从化工时代迈入生态汉江湾时代。

(记者刘畅、通讯员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