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宜昌12月3日讯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郑家埫村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建档立卡时,全村375户1164人中有贫困户195户551人,贫困发生率52%。

山高、地薄、路差、村穷,曾是这个偏僻山村的真实写照。5年来,郑家埫村坚持党建引领、盘活产业、汇聚合力。如今,郑家埫村蔬果满园飘香、农宅错落有致、碧水青山环绕,走出了一条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振兴之路。

“两大工程”筑牢脱贫根基

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两大工程”同步推进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壮“筋骨”,以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提“士气”。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村党支部累计召开102场屋场院子会,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发参与,截至目前新修村道产业路10公里、道路硬化48.3公里,全村硬化路到户覆盖率达98%,交通成环成网、互联互通;新修供水工程79处,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统一建房30套,改造土坯房262户,确保户户安居乐业;“亮化工程”点亮16个屋场院子、互联网络覆盖家家户户。

同时,村党支部以“搭载体、办活动、开小会”等形式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将主题党日活动同屋场院子会有效“嫁接”,在8场“同心林茶话会”上筑牢精神扶贫主阵地,8户“最美庭院”引导村民争相扮靓自家院落,12名“道德模范”不断培植淳朴民风,15名“脱贫标兵”持续凝聚致富能量,村民精神风貌不断焕发光彩。

“三地一园”激活集体经济

在省级帮扶单位长江大学和县镇驻村工作队的规划下,2019年,郑家埫村党支部明确“三地一园”建强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即成立白芨驯化示范基地10亩、野皂荚示范试种基地5亩、核桃试验示范基地30亩和线椒昭君眉豆示范园50亩,同时引进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社等进驻郑家埫村,通过党建“火车头”带动,采取先党员后群众、先致富能手后普通农户的方式发动35户村民以土地、技术和资金入社入股,“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利益共享模式让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内资源迅速盘活,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多方增收。

2020年,“三地一园”共计产出白芨种苗150万株、野皂荚苗木2600株、核桃4500斤、昭君线椒5000斤,推动村集体经济突破15万元,让67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拉动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带动5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四位一体”壮大扶贫产业

2015年,省直长江大学、兴山县财政局、镇驻村工作队进驻郑家埫村,形成省县镇村“四位一体”攻坚格局,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明确“坚持一村多业,狠抓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提供人财物支持村民因户制宜发展“种”、“养”、“游”多元产业。

2015年至今,郑家埫村村民累计种植烟叶、土豆、青椒、等蔬菜1980亩,种植白芨、天麻等药材1180亩、核桃800亩,培养双莲鸡、跑跑猪、野生蜜蜂养殖大户45人;四级联动广搭“绿色通道”承接农户销售订单,各类蔬菜、水果、禽蛋定向流进校、政、企等各大单位食堂,“政校农结合”助销农副产品15万斤推动消费扶贫,为农户带来直接收益35万元,2016年,郑家埫村通过省级验收脱贫出列,19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朝天吼漂流区位优势抓实“乡村振兴廊道建设”,打造“门户景观”、“观佛台”、“同心林”、“龙洞山”、“郑家埫水库”、“钓鱼台”等景点,沿金郑公路将各景观“一线串珠”,打造郑家埫“诗山画乡”品牌,村民沿途开办农家乐5家、乡野民宿5家、生态采摘园10家,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乡村旅游格局,今年郑家埫村累计接待游客2000多人,乡村旅游总收入达80000余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00元。(通讯员:李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