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武汉(黄石)离岸科创中心,模具产业研究院跻身省级研究院,5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进入11月,黄石创新活力之城建设捷报频传。

从钢铁水泥到“光芯屏端网”,从矿冶经济到数字经济,从依赖资源到依托工业互联网,黄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今年前三季度,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2.2%,位居全省第二位。

一批前沿科技在黄石突破

“4至6微米电子级玻璃纱,过去只能依赖日本进口,经过4年研发,我们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11月20日,黄石宏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总经理杜甫一脸自信,“二期建成达产后,黄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纱、玻纤布生产基地。”

把创新链植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近十年来,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年均增速60%以上。

位于大冶湖高新区的融通高科已获得40多项专利,经过4年发展,成为国内主流锂电池厂供应商,预计今年销售收入2.4亿元。

从创业孵化器里的小微企业起步,三丰智能公司主持制定“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行业标准,引领黄石30多家产业链企业抱团发展,年均销售收入增长16%。

“‘十四五’期间,我们全力打造千亿元PCB产业集群,500亿元显示产业集群。”黄石市委常委吴之凌说,将招引和培育更多头部企业和终端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

熔旧铸新,千企“上云”

新兴产业一路迅跑,传统产业奋力技改。

11月27日上午,黄石美尔雅公司制衣工姜凤霞轻触电子显示屏,衣服版式、型号、面料、尺寸等信息一清二楚。

从纸到屏,是美尔雅智能化改造的一个环节。“个性化私人定制服装兴起,传统生产线无法满足要求。”公司技术负责人卫思想说,技改是最有效的投资,能带来高质量增长。

近两年,全市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00余项,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传统产业通过技改脱胎换骨、跻身国际一流。

新冶钢,多次助力火箭发射、北斗升空,连续4年获评中国航天突出贡献供应商。三环锻压,为港珠澳大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定制生产设备。东贝电气,冰箱压缩机产销量突破3400万台,单品牌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

今年10月,黄石市召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300家工业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2000家企业上云平台。

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最难的时候,是研究院帮我们找准了方向。”11月27日,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发布会上,湖北圆鼎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汉介绍,去年公司发展遭遇瓶颈,在研究院的支持下,公司购回新设备,生产模具钢下游产品,逐渐打开新市场。

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黄石市重点打造的产业研究院之一,刚刚获评省级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院负责人胡木林表示,下一步,将积极申报省级分析检测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并主动走访企业、了解需求,研发更多新产品、新技术。

2017年以来,黄石围绕十大主导产业,推出“十大研究院”计划,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目前,工业互联网、铝型材、智能输送与工业机器人、化学药物等8家研究院已经建成运营,成为引领行业创新的生力军。

为进一步燃旺创新之火,2018年底,黄石全面启动“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率先在全省成立创新促进委员会,实施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工程”;2019年,黄石市科技局联合建行开展科技贷,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

多种政策利好加持,企业创新活力迸发。2019年,大冶特殊钢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数实现三年倍增。目前,黄石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9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9家,总量全省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