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2017年12月20日,以鄂州机场为主体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主要包括4E级货运机场、分拣中心及配套物流基地和产业园,预计2025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3年过去,各参建方正奋力冲刺2021年建成投运的目标。

初冬,走进鄂州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工地,东西两条长3600米的跑道映入眼帘。“机场飞行区土石方工程基本完工,相当于完成整个机场建设工程量的六七成。”机场公司飞行区部部长助理陈少围说。

今年以来,各参建方克服疫情、汛情影响,主体工程全面发力,配套设施紧密同步,运营管理、产业布局以及临空区域协同发展相继提上日程,一个承载着我省、中部乃至国家对外开放使命的新高地呼之欲出。

主体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在土基工程逐步收尾的同时,375万平方米的飞行区道面以及航站区、空管、航油码头、分拣中心等主体工程已铺开。12月9日,机场员工宿舍楼主体结构封顶;10日,航站楼钢结构完成首吊……

在施工现场,偏西侧的一座小山逐渐被“削”低,中心地带的空管塔台正稳步“攀”升。“到明年6月,塔台将在89米处封顶,成为机场范围内新的制高点。”中建三局项目安全总监吴斌说。

陈少围手指塔台不远处介绍,机场核心部位——分拣中心地下工程已提前完工,地上结构主轴部分即将开建。

“下一步将围绕道面、灯光等工程倒排工期,确保齐装满员不间断,向2021年建成投运目标发起冲刺。”机场公司董事长陈国华说。

孵化、投用新技术20多项

在机场公司数字化中心办公大厅,10多家机场施工单位的200多位工程师紧张忙碌着……

“这里是管理整个施工现场数字化设备的中枢,已孵化、投用的新技术达20多项。”机场工程数字服务商——北京四维公司项目负责人刘磊介绍,上千台(套)车辆机械和万余名施工人员都安装了数字移动端,登录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定位、轨迹和运转都尽在“掌握”,一目了然。

“线上监测施工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这好比装上了大脑,让工地变得更聪明!”近些年国内机场建设,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都参与,项目负责人杨京在鄂州机场施工现场首次体验到“智慧工地”的精妙。

基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无人驾驶压路技术在鄂州机场建设中普及投用。“这同样开创了国内机场建设先河,夯点一出现偏移或漏击,即可从移动端获悉警报,很快予以纠正。”杨京说。

“机场竣工时,将诞生一个数字孪生机场。”机场公司技术主管潘乐说,这得益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根据设计,届时机场货运将靠无人运输机械完成上下飞机的装卸任务。

据悉,《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标准》已由住建部、中国民航局发布为行业标准,这是在鄂州机场诞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

配套设施投资达600亿元以上

“开建以来,配套设施与机场主体工程始终同步推进,甚至超前。”鄂州市委负责人称,主体工程总计耗资300多亿元,而周边大大小小配套项目累计投入已超600亿元。

仅征迁土地一项,除了机场内征拆6000多户、场外征拆1000多户外,噪声影响区需迁5000多户,还有各类道路施工涉及6000多户。截至目前,燕矶、杨叶两个安置小区一期已分房到户8000多户,两个小区二期正抓紧施工。

“全市疫后复工的第一个工程就是花马湖电排二站。”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叶斌称,6台泵机抢在汛前通电运行,确保机场建设片区在长江高水位时安然无恙。目前,花马湖电排一站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机场的防汛排涝能力。

按计划,总投资125.61亿元的燕矶长江大桥建设已经启动,总投资27亿元的机场运营期重要通道——S203改造全线开工,一期投资27亿元的机场高速公路即将开启主线施工,投资1.6亿元的机场双回路供电工程已经开建,机场片区及周边的供水、供气、污水治理等项目也在推进中。

运营及产业提前统筹谋划

“挂牌成立一年来,市临空经济区聚焦发展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和航空物流三个主导产业,先后引进金龙机电、顺丰产业园、新科宇航等项目。”鄂州市临空集团公司总经理窦小华说。

与此同时,湖北省有关部门与鄂州市政府正深入开展海关监管政策创新、口岸申报、综合保税等配套体系和自贸区扩区政策研究,争取国家层面支持。

“除了加快工程进度,公司还将重点推动机场运营保障体系和运营基本团队建设,并开展机场航线航班布局研究与申报,启动机场使用许可证申办相关前期工作。”陈国华说。

“核心枢纽不单是鄂州的发展机遇,更是鄂东地区及我省的发展机遇。”湖北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各方正力争将湖北民航客货“双枢纽”战略布局纳入国家民航局“十四五”规划体系,并统筹谋划武鄂黄黄区域一体化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鄂州机场与国内现有的238个综合性机场不同,从选址、审批、开建直至投运,每走一步都在创造历史,并将代表国家参加全球物流业竞争。”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曹允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