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湖北省中医院葛店院区正式开诊运行,可提供床位800张,日门诊接待量5000人次。

这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葛店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取得的最新进展。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再高端也是“空转”。

近3年来,葛店开发区先后投入160余亿元完善城市功能,补齐民生短板,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力促产城融合。

地铁开通加速武鄂同城

12月3日,已试运行多日的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进入消防设施验收阶段,有望于本月底正式开通运行。

“太期待了!地铁开到家门口,以后孩子们上班方便,我们老年人去武汉转也更方便。”大湾社区离地铁葛店南站不过几百米,居民高法洲满怀期待。

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全长3.7公里,是武汉市首条向市外延伸的地铁线路。贯通后,可与武黄、武冈城际铁路实现换乘。

“这是沿线市民的一件喜事,更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机遇。”葛店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地铁葛店段建成开通,一方面将大大提高通行效率,增强区域互动;另一方面也将加速武鄂一体化,进而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无论是城市配套,还是产业发展,交通都得先行。2018年以来,葛店开发区发展大道、陶塘大道等多条主次干道建成通车,基本实现区内道路成环成网,区外与武汉、鄂城互联互通格局,吸引一批重要项目落户。

“在综合交通方面,正有序推进城市骨架路网建设。”葛店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飞介绍,今年,该区安排城建项目95个,投资26亿元推进3条城市主干道建设,投资11.2亿元完成10条断头路联通工程。未来,葛店将成为集城轨、地铁、公路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通过“物理整合”加速要素融合

塔架林立,机声轰隆……葛店南站以南,规划面积15.77平方公里的葛店新城正抓紧建设。

1990年,葛店成为湖北省首个省级开发区,2012年又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区别于北部综合产业组团,中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电商基地,葛店新定位为辐射武汉东的生产力服务中心、面向鄂州西部的公共活动中心、领航葛店发展的生态宜居新城。

“不仅要成为发展的主战场,更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体系,为‘宜居’特质强化保障。”据介绍,葛店新城早在规划之初,就采取低冲击、保护性开发策略,优化提升功能布局和城市形态。

开发区要生产,更要生活和生态。近年来,该区改变以往彼此分割、单打独斗的增长困境,将整个城市不同地块的发展置于同一发展规划框架之内,适时调整谋划城市空间和产业科学布局。

根据辖区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环保要求,葛店投资40亿元启动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推动现有生物医药企业搬迁入园,引进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入驻。预计5年内全部完成搬迁并实现投产,成为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加工、贸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年产值达200亿元。

“我们希望通过各种要素的‘物理整合’加速共享、匹配和融合,催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高飞说,将通过一批项目带动,加速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

补齐短板力避“产业孤岛”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葛店开发区力避“产业孤岛”形象,已全面启动文体公园内“五馆一园一中心”项目。

五馆即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游泳馆、综合馆;一园是体育公园,一中心是文化中心。目前,图书馆已启动建设,主体建设及精装工程预计明年竣工;科技馆、体育馆、游泳馆、综合馆、文化中心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高新大道和香港西路交汇处,紧邻武黄、武冈城际铁路葛店南站和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南站双站区,总投资70亿元的华润综合体已开工建设。这里将有两栋150米及120米双塔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代表国家级葛店开发区城市门户形象。

大量企业入驻,人口也源源不断涌入葛店开发区,解决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迫在眉睫。

8月初,总投资1.3亿元的葛店实验小学奠基,建成后计划开设36个班,可容纳1600名学生就读。眼下,设置72个班的新葛店高中和8所幼儿园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民生跟着民声走。葛店开发区已着手对2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此外,还投资了4.6亿元新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配建床位数3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