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进宣恩,处处是美景:二虎寨贡水白柚压弯枝头,伍家台茶山翠绿醉人,彭家寨吊脚楼群留乡愁……
2007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启动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616”工程。14年来,一份份关爱、一个个项目涌向宣恩,凝聚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
“朋友圈”不断扩大,支援项目416个
11月28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7米宽的柏油公路在山间延伸,漫山梨树一望无际。梨树林边的山边上,近10米高的揽月阁耸入云霄,登上亭阁,黄坪村的美景尽收眼底。
“‘梨’不开你,阿尼阿兹(土家语,意为我爱你)。”亭边,黄坪村梨花游的宣传语仍清晰可见。
这是“616”工程对口帮扶,实施全域国土整治和修建农村四好公路带来的改变。如今,村里路宽了、景美了、游客多起来了。
2007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启动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616”工程,省自然资源厅牵头,与省文旅厅等单位对口支援宣恩县。后来,帮扶的“朋友圈”单位逐步扩大到21个。
14年来,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和各对口支援单位鼎力支持,带来的一项项政策、一个个项目在宣恩县落地生根。
截至2020年底,累计落实对口支援项目416个,涉及资金46.93亿元,有力促进了宣恩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宣恩生产总值79.05亿元,与2007年的17.37亿元相比,翻了4.5倍。
一南一北,发展白柚茶叶两大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
贡水白柚在宣恩有上百年栽种历史,宣恩南部多个乡镇有种植,然而当地交通、排灌设施薄弱,制约了产业升级发展。
2002年,李家河镇二虎寨村民谭绍荣承包了村集体500亩荒山种植白柚,现已扩大到上千亩。“白柚种在荒山上,以前没有公路、排灌设施,采摘费力、受洪涝影响大,更难以发展农旅融合。”谭绍荣深有体会地说。
针对这一痛点,宣恩借力“616”工程实施国土整治,对重点白柚基地进行土地平整、修建道路和排灌设施等,支持贡水白柚产业发展,二虎寨白柚基地被纳入其中。
“项目实施后,车子开到田间地头,采摘费用大幅降低。”谭绍荣说,路通了,来自宣恩县城和湖南龙山的游客随之而来,他又抓住时机建起农家乐,每天接待游客100多人。
宣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绍伟介绍,目前宣恩县贡水白柚种植面积近15万亩,全县白柚产值达2.5亿元,惠及种植农户23561户84661人。
宣恩种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乾隆御笔亲题“皇恩宠锡”更是名扬海外,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不长等问题。通过“616”工程对口帮扶,一批茶园被纳入土地整治工程和农旅融合项目。
路通了,环境美了,伍家台茶叶成为当地主导产业,茶园成了4A级景区。
李绍伟介绍,“616”工程实施以来,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有力推动了贡水白柚和富硒茶叶等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农业转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擦亮品牌,催旺“仙山贡水”游
宣恩拥有贡水河、狮子关等特色山水资源,还有彭家寨土家族吊脚楼群等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对口帮扶以来,省文旅厅等部门在项目品牌建设、人员培训上大力支持,帮助宣恩挖掘资源潜力,擦亮旅游品牌,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沙道沟镇彭家寨古建筑群有200多年历史,有着“土家第一寨”之称,但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在省文旅厅支持下,宣恩县用传统手工艺对彭家寨古吊脚楼群进行修缮,撬动了彭家寨旅游项目,实现文化古迹的活态传承。
宣恩县城墨达山和翠叠山相连,清江水系第一大支流贡水河穿城而过,城内有文澜桥、音乐跑泉、贡水河湿地公园、苗族钟楼等景观12处,也是施南土司文化的核心区域。2017年,宣恩县借助资源优势和帮扶政策,打造“仙山贡水”旅游区。2019年,宣恩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在全省县城中率先被列入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名录,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狮子关是宣恩县城旁长潭河上一处景点,在文旅部门品牌创建支持下,游客持续增长,每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
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涂先绪介绍,2019年,旅游资源禀赋在恩施并不靠前的宣恩,游客达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5亿元,在恩施州排名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