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咸宁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冯海燕

 

随着城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咸宁市中心城区“出行难、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乱停乱放、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市中心城区的整体生态景观,市中心城区机动车管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咸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短板。以全市“六大”活动为契机,近段时间,我们深入咸宁市中心城区的街道、小区、商场、农贸市场等地实地调研,在与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城管、城发、交警等部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市典型经验,对完善咸宁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咸宁市中心城区机动车管理现状

(一)停车泊位数量情况

据咸宁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委、市城发集团统计(截止2020年10月26日),市中心城区停车泊位共67760个。按类别分类,人行道机动车停车泊位10303个,企事业单位机动车停车泊位2736个,城区综合商业体系机动车停车泊位14231个,小区(按物业管理小区口径)机动车停车泊位36607个,市城发慢车道机动车泊位3883个。

按照路外和路内分类,咸宁市中心城区路外停车泊位53574个,占比79%;路内停车泊位14186个,占比21%,路内停车在整体构成中所占比例高于我国《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标准要求(不大于5%)。

(二)机动车保有量情况

据咸宁市交警部门统计,按市中心城区(含浮山办事处、永安办事处、温泉办事处)范围计算,咸宁市中心城区户籍人口机动车保有量为25543辆。其中,小型汽车18367辆。按市中心城区日均交通总量和户籍人口计算,市中心城区小型汽车拥有率达到40辆/百户。

按咸安区(含各乡镇)范围计算,目前咸安区户籍人口机动车保有量为140207辆。其中,小型汽车80620辆。根据《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 51149-2016)规定的1:1.1-1.5泊车比,除大型载客汽车、载货汽车、摩托车外,小型汽车停车所需泊位达74247-101246个,总缺口达6750-33749个。

(三)交通路网情况

据咸宁市城管执法委统计,咸宁市中心城区交通道路总长度169.3公里,道路面积4.16平方公里,按疫情期间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计算,人均道路面积12.38平方米,低于“五个湖北”建设要求中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应达到17平方米以上要求。

(四)高峰交通运行总量情况

现有的机动车保有量,引发了实际交通运行总量的井喷式增长。据市交警部门(智能卡口)统计(泉塘、岔路口、南山等方向),目前市中心城区日均交通总量达31926台次,高峰小时为2165台次。

(五)“停车难”问题集中片区情况

“停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和群众服务中心片区,中商百货、金诚沃尔玛、中百仓储、潜山商业街、银泰百货、咸安国贸等商业体,咸宁市实验小学、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等学校,以及农贸批发市场附近。这些地方是人流车流最集中的地方,停车管理矛盾突出。

二、咸宁市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停车资源在区域上、时段上、空间上分布、利用不均衡

1.停车泊位在区域上分布不均衡。如咸安老城区繁华路段渔水路为双向两车道,道路红线外侧建筑物林立,其附近的银泰百货地下停车区被改建为中百仓储超市,仅配有地面停车场位10余个,使该商圈成为咸宁中心城区最为拥堵、最难停车的地方之一。而温泉城区中商百货等商业体建设时均不同程度配建有地下停车场。

2.停车泊位在时段上利用不均衡。如工作日上班时段,市委市政府综合办公大楼(以下简称市综合办公大楼)区域停车压力一直很大。据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该区域共有停车位561个(市行政服务中心195个,市综合办公大楼和咸宁会议中心366个),市综合办公大楼机关单位和职工共登记车辆926辆(公车84辆,私家车842辆)。按连续三个工作日(2020年5月26-28日)上午6-12时入场车流量统计计算,职工上班日均入场车流量为559台次,群众办事日均入场车流量为1125台次,咸宁会议中心召开较大范围会议时停车场更加拥挤、繁忙,而周边曦园、昱园、金龙花园等小区停车位在上班时段空余较多。

3.停车泊位在空间上利用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地下停车场和地上停车场利用不均衡。如桂花城小区地下车库6年未启用问题。桂花城录入车辆有1000台左右,地上停车位300多个,地下停车位220个,地下停车场因地下车库没有和上面楼栋连通、车库入口和桂花城幼儿园紧邻等设计不合理因素一直闲置,每到晚上,整个小区道路都沦为停车场,消防通道也被占用停车。

(二)停车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1.停车价格杠杆作用未发挥。咸宁市中心城区路内停车收费标准为1.5-2.5元/小时起步,实行阶梯收费,每天累计最高收费不超过16-25元,且路内停车位平均每小时收费并未随停车时间延长而增加。商业体停车场、城投公司公共停车场收费基本为3-5元/小时起步,实行阶梯收费,收费上限30-40元,高于路内停车上限。这使得机动车主会更倾向于路内停车泊位,不利于专业停车场的运营,降低了热门停车区域的使用率、循环率,增加了交通道路的拥堵程度。

2.部分停车场服务管理不规范。部分非经营性公共停车场服务管理不到位。如咸宁南站地下停车场泊位除1/3供公车平台使用外,其他100个停车泊位由市城发集团免费供给万达广场使用,但调研发现该停车场万达广场停车区服务管理严重缺位,照明、通讯、消防、视频监控等配套设施不齐全;该区域仍有许多停车泊位未开发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停车场入口无人值守、无指示牌和免费停车公示牌,以致很多市民不敢进入停车,而将车辆停放于该停车场入口处或万达广场道路两旁,占据道路资源。部分商户存在在自己门店前或周边空地私自划定、排他性占用停车位的现象。如银泰百货、潜山商业街等商家将城管部门划定的停车位用止车石、隔离桩隔离起来,禁止其他外部车辆进入、停放。

3.“智慧停车”系统功能不健全。今年市城发集团启动运营7个路段智慧停车项目,推出“智慧停车”APP,对周边停车位进行指引。但调研中发现,“智慧停车”APP系统功能有限,受欢迎程度还不高,截至2020年10月18日总注册用户仅23069名;系统功能有时出现故障,如用户更新后不能正常使用、结束停车后仍停车计时等;系统停车诱导分流功能覆盖不全面,仅限于咸宁大道等7个路段2105个慢车道收费停车泊位,未覆盖其他免费停车场所。

4.公共交通覆盖率不够高。目前,除出城的市际、县际汽车外,我市中心城区公交主要由枫丹公交集团承运,现有公交线路17条,线路总长287.4公里,主城区线网密度约2公里/平方公里。但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在20%以下,公共交通网络格局还未全城覆盖,运行线路不优,发车班次不足,服务质量不佳。如市政府服务中心公交站仅有的9、10路公交车,因路线覆盖部分非人群密集区,上车人数有限,线路发班间隔时间长达20-40分钟,以致很多市民不愿意乘坐,形成了“公交发班频率低——服务不优——乘客不愿意坐——公交收入减少——降低出车成本——公交发班频率更低——乘客更少”的恶性循环。

(三)重点区域停车管理问题严峻

1.部分住宅区、街巷路内停车难问题突出。如燃气公司小区、水木岚庭、水岸澜庭、老报社小区、光谷二期小区等小区,因车辆不断增多,又无地下停车场,致使车辆无序停放在街巷路和小区入口消防通道内,严重影响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甚至引发划车、堵车等不和谐的治安问题;大楚城小区为学区房,地上、地下停车位共有600个,录入的私家车有1800台,小区车辆是停车位的3倍;御龙花园小区停车位660多个,小区车辆1200多台,小区车辆是停车位的2倍,停车位严重不足,小区内部道路、绿地及周边街道、小巷俨然形成了无人管理的“停车场”。

2.部分农贸市场停车问题突出。如咸安老城区宏大农贸市场区域为全市最大的一级批发市场,其内部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噪音污染严重,马路市场比比皆是,各种车辆随便出入,其侧边虽建有免费停车场,但停车场内杂草丛生、建筑垃圾乱堆、无人管理,很多市民不愿进入停车,大多将车辆停在市场内部或该市场旁城北巷过道内,严重影响该区域市场秩序和交通消防安全。

3.部分学校停车问题突出。虽然今年咸安区教育局与香城交建集团合作,实行校车运营国有化、规范化管理,但据咸安区统计,市中心城区68家幼儿园中配备校车62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未配备校车,导致很多学生上学仍靠家长开车接送,从而加剧了学校周边的停车难问题。

三、咸宁市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对策

咸宁市中心城区“停车难”是相对的。解决“停车难”问题主要思路是需求和供给两侧进行引导。一方面引导居民改变出行习惯,减少用车需求;另一方面调节停车设施供给,强化配套管理措施,做到标本兼治。具体来讲,就是从“导”“建”“管”三个方面着力。

(一)宣传对策:多样化“导”,促进停车观念转变

1.引导市民实现“停车是一种消费行为”“车辆合理停放”观念的转变。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活动,充分发挥价格影响消费观念的杠杆作用,以及新闻媒体宣传的舆论优势,加强停车规范和安全文明行驶的宣传教育,改变市民传统停车观念,营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管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2.引导政府停车管理模式的转变。打破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格局,成立停车管理协调小组,由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督管理、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停车管理系统工作。同时,尽快启动停车专项规划修编,完善分级、分区域差异化停车专项规划,完善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

(二)供给对策:市场化“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公交方面,推进咸宁公共交通行业改革,成立咸宁公交集团,全面整合公交线路和资源,推进公交规模化、集约化、国有化经营,推动公交系统向企事业单位、城市商业街区、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居住社区和公园等延伸,优化城市公交站点与交通枢纽、停车场的衔接,实现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力争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校车方面,在现有的香城交建校车运营基础上,成立校车行业协会,拓展互联网校车业务和校车服务范围,通过“高品质校车+互联网+专业运营+第三方增值”运营模式建立起校车可持续运营的新商业模式,用家校全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打造家校全程安全闭环,让学校、家长全程掌握校车运营动态,提高校车使用参与度,缓解学校周边停车问题。

2.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停车场所。把停车管理当作一个产业、一个市场来打造,完善社会参与停车场建设减免经营所得税、免收规划报建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项优惠政策,采用PPP模式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社会参与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形成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参与开发、建设和经营的模式。

3.提升老城区现有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引领、专业运作”的原则,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区两级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老城区原产权人对原有旧市场、车站、工厂部分用地重新拆建改造,鼓励旧住宅小区利用小区绿地等区域,新建改造停车场(库)。妥善利用小区人防设施空间,按照平战结合方针进行开发利用,最大限度新增停车泊位。

(三)管理对策:智慧化“管”,创新停车管理模式

1.建立健全城市停车诱导系统。依托5G新基建,建立以交通信息显示板为载体的“线下”和以手机等通讯设备为载体“线上”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实现城市停车一体化、一张网、一盘棋和车位共享、数据共享、平台共享。一方面,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经验,结合现有的交通指示牌,在市中心城区各路段设置交通信息显示板,利用PGIS系统通过智能探测技术,将分散在各处的停车场实现智能联网数据上传至交通信息显示板,实现对市中心城区停车场空闲车位数量的实时掌握与发布,并显示天气状况、道路施工、交通事故、停车信息及其它突发性事件信息,引导驾驶人提前选择合理可行的行车路线,引导司机实现便捷停车,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另一方面,探索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合作,优化、改进“智慧停车”APP,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市中心城区全域,方便群众在线查询和预约停车泊位,创新“云值守”“无感支付”“共享停车”“反向寻车”“自动泊车”等功能,提升车位利用率、周转率和计费准确率、停车费收缴率。

2.推行错时停车模式。由市城管执法委牵头,住建等部门协同,加快研究制定、完善企事业单位、居住区周边错时停车管理工作办法,推广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等措施,开放经备案的单位内部停车场,在夜间或其他不频繁使用的时间段供居民停车使用;开放经备案的社区内部停车场,在白天及其他车位空闲时段供单位停车使用,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停车资源,缓解停车压力。

3.实行错峰上下班、上下学灵活措施。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年级特点,对接省委省政府上下班时间,研究制定错峰上下班、上下学制度,将咸宁市、区机关、事业单位上午上班时间调整为08:30,下午下班时间调整为18:00;学校上午上学时间为08:00,下午放学时间调整为17:00;医院上午上班时间集中在08:00,实现工作生活无缝对接,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压力。

4.实行城市停车收费差别化政策。对不同区域、不同主导功能(商业区、居住区等)、不同车型、不同时段设置的差异化收费标准,按照“路内高于路外、地面高于地下、室外高于室内、中心区高于外围区、长时停车平均费用高于短时停车”的原则,适当提高路内停车收费标准,拉开短时停车和长时停车的收费级差,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提高停车泊位使用率,解决长时停车、“有库不入”等问题。

5.充分挖掘现有地下车位潜力。针对市中心城区小区地下停车位闲置、收费定价缺乏标准问题,由市发改委制定地下停车位定价指导标准,加强地下停车位收费管理;采取小区业主地上、地下停车收费制,由物业企业协同小区业主委员会,从开发商手中买断地下车库的一定使用年限,将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综合管理,按照地下停车位租金和地面停车位租金相近原则,将车位进行租赁,倒逼业主将车辆停入地下车库,使小区地下停车位完全有效使用。同时,由住建部门牵头,整合小区党支部、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力量,引导小区居民规范停车,逐步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