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就是新征程的誓师大会。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必须担当,责无旁贷。”2月20日傍晚,襄阳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罗琼玖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1家,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罗琼玖介绍,该市刚刚实施完《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市的科技工作跃上新台阶。

对整体迁来的高新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的,每年最高奖励200万元……去年,襄阳市出台《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逐年增加科技专项资金。当年,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科技投入仍然超过20亿元。

针对高校稀缺、创新要素不足的短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外出“招校引院”。至目前,全市在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襄阳华中大研究院、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和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性科技服务云平台(汉江科联网),免费向科研人员开放3亿篇科技文献资料,共享1.4万台科研仪器设备,展示1.57万件科技成果,实现了科技业务一网办、科技资源免费用、需求对接精准推。

“下一步,我们围绕区域创新中心这个目标,坚定不移打好‘创新牌’。”罗琼玖表示,首先是要健全科技创新引领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汇尔杰新材料公司将玄武岩加工成高强度、耐腐蚀的纤维丝,产品销量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速;三环锻造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精密锻造中心和商用车转向节生产基地……襄阳市规划实施科技领军企业跃升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跨越计划、高精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打造汉江流域科技型高成长型企业集聚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瞪羚企业突破60家。

“还要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罗琼玖说,科技部门将全力推动襄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突破性发展,为襄阳迈进全国GDP“5000亿俱乐部”贡献力量,涂上更多的科技亮色。(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