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记者了解到,襄阳高新区出台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2021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20家,瞪羚企业及潜在瞪羚企业总数超过60家;省级以上孵化器或众创空间数量达到2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达到7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达到2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8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2亿元;R&D经费占GDP的比重4.3%以上。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保汉介绍,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破解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不足,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相对较少,高校院所匮乏、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金融发展滞后等问题和不足,系统谋划了8项关键举措。

抓主体培育。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进行创新主体梯次培育,确保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企业比去年增加37家,“小巨人”增加6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3家,瞪羚企业及潜在瞪羚企业增加19家。

抓平台搭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全年新增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产业创新联合体1家、专业型研究所1家。推动重点实验室提质升级,支持湖北泽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

抓企业研发。在科技城二期、创意产业园或梦想小镇等园区规划建设研发机构集聚区,鼓励区内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在外地的研发机构回迁。

抓技术转化。促进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高精尖技术成果产业化,重点支持葵花药业、灵造三维科技、华磁电子、升泰机电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指导追日电气、美利信、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抓双创升级。把汉北科技孵化园、光谷创业咖啡和恒维通公司创建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谋划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中关村信息谷、光谷创业咖啡、英诺迪克、中科协襄阳分中心、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引进海外创新创业项目。

抓科技金融。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各种社会风险资本为企业提供初创期、早中期的金融服务。招商公司和国投公司要搭建或引进风投基金,对初创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抓知识产权。积极准备,确保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今年顺利通过验收。

抓长远规划。尽快启动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并推动高新区西进北扩。(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