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湖北省唯一、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面积覆盖5个乡镇,居民2万余人。

2016年以来,神农架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从91%提升至96%,居民人均收入从10684元增至18304元,绿色发展名副其实。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贫困户当上护林员

3月2日傍晚,红霞满天。巡完山的谭明伍脚步匆匆地往家赶。

刚进村,村党支部书记谭立学迎上来。“明伍,今儿巡了多远?”“天气好,走了20多华里。”

“有啥发现没?”“没,这半年连猎套都没见过。”

谭明伍是木鱼镇青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护林员。谭明伍没有结婚,和70多岁的母亲住在一起,以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谭明伍当上生态护林员,每月巡逻10天,月薪1200元。国家公园组织当地贫困对象技能培训,谭明伍选学了水电维修技术。

木鱼镇有1000多家民宿酒店,水电故障是常有的事。谭明伍护林巡逻之余搞水电安装、维修,加上两亩茶叶收入,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把脱贫攻坚融入机制创新之中:居民不能砍柴,该局设立“以电代柴”补贴;野生动物损毁庄稼,该局为农户代买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和兽灾商业保险;农户不能上山打猎,该局先后聘用护林员2670名,完成各类人员培训2000余人次。

“十四五期间,神农架国家公园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保护职能将进一步增强,生态红利将进一步释放。”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柳健雄说。

神农架大九湖移民“搬进”新生活。 (神农架国家公园供图)

搬迁户吃上“旅游饭”

吊廊、翘檐,清一色土家族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走进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宛如走进“小丽江”。

村民陈兴华的民宿“山水人家”特别醒目。一楼经营餐饮,楼上是10多间客房。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去年生意差一点,但也有10多万元收入。

陈兴华以前住在大九湖湖区,靠种植蔬菜为生,一年忙到头挣不到多少钱,“太穷,娶不到媳妇,急用钱时只能借。”

大九湖是生态严格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神农架启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后,陈兴华一家搬出湖区,在几十公里外的坪阡古镇建起3层楼房,发展餐饮民宿。

2019年,他结婚了,次年添了可爱的宝宝。“现在的好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陈兴华说。

像陈兴华一样,大九湖共有460多户1400多名村民搬出湖区,90%搬迁户经营民宿、酒店、超市等生意。

“旅游饭越吃越香。”大九湖镇镇长张坤介绍,5年来,大九湖景区游客接待量从31万人次增至52万人次,搬迁户户均存款约20万元。

去年底,大九湖镇在坪阡古镇打造“九湖雪乡”,冬季游客量增长180%。今年,该镇将重点打造“夜间步行街”,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拓宽旅游消费市场。

绿色产业铺平致富路

下谷坪土家族乡相思岭村与重庆市巫山县相邻,是神农架最偏远的村。“以前,大家种洋芋果、住土坯房,挣钱全靠外出打工。”村民刘文权说。

2017年,神农架国家公园投入100万元用于相思岭村扶贫工作,按照“企业+农户”模式,引导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等特色种植。

“我家种了9亩白芨、2亩桔梗,每年收入五六万元。”刘文权说,企业提供种苗、负责技术培训、保底价收购,“只要铆足劲干活,致富不用愁”。

目前,相思岭村46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总面积300多亩。仅药材一项,人均收入可达6000元。

神农架国家公园把中药材种植、珍稀苗木培育作为重点脱贫产业予以扶持。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贾国华介绍,神农架不少植物都是优良的城市园林树种。珙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开花后十分漂亮,目前已在上海、广州等地试种成功。

近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400余万元,维修通村公路268公里,建立产业示范基地5000余亩,培育珍稀苗木33万余株,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