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篓碱面半篓豆芽,在沸水中翻烫几次,盛入碗中浇上牛骨高汤,舀一勺牛肉牛杂……在襄阳汉江大桥北桥头,邓家牛腩面馆生意火爆,平常每天卖1500份,逢年过节翻番。

2001年,程艳阳和丈夫开起这家夫妻店。目前,“邓家牛腩面”被公认为襄阳牛肉面行业“老大”。程艳阳经常接到“去外地开加盟店、开连锁店”的邀请,但她始终没有答应:“在襄阳,一年有600万元的销售额。都说走出去是蓝海,可我怕呛水。”

2017年8月,襄阳市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至2022年底,襄阳牛肉面馆开办总数达到6万家以上,其中全国每个一、二线城市达到300家以上,每个三、四线城市达到50家以上,每个县城1家以上。

截至目前,襄阳牛肉面馆总数为7600余家,其中6500家集中在襄阳市,省内其他城市有890家,省外仅为210家。

“走出去”势在必行

襄阳牛肉面产业协会会长李伟介绍,据记载,襄阳牛肉面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走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襄阳汉江大桥北桥头回民居多,擅长以牛肉、牛杂为臊子做面食,逐渐将牛肉面做成了地方特色美食。进入21世纪以来,襄阳牛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支起两口大锅,一口熬汤、一口烧水,家门口立起四根竹竿,撑起一张塑料棚,就可开门营业。资金投入小、技术门槛低,很多老百姓通过开面馆脱贫致富。

每天早上5时,汪超和妻子准时起床,半小时后来到襄城区北街的老襄阳牛肉面馆开门营业。

50平方米的店面内摆着8张桌子和30余把椅子,汪超负责煮面,妻子负责清理碗筷、抹桌椅。汪超说,每天营业额约1500元,如遇到外地游客来得多,生意会更好一些。“最高峰时,一天卖过1万元。”

截至2020年底,襄阳市牛肉面馆数量为6500家,其中中心城区4100余家。在襄城区北街,以老襄阳牛肉面馆为中心,左右100米范围内有5家类似面馆;在“邓家牛腩面”所在的汉江大桥北桥头,有20余家面馆。

价格战愈演愈烈。今年元旦过后,汉江大桥北桥头的一家面馆竟亮出“一元钱吃牛肉面”招牌。

“襄阳牛肉面在市内竞争激烈,在市外已有一定知名度,走出去势在必行。”李伟说。

“蓝海”虽大也怕呛水

“走出去”,汪超曾有过机会。

2019年,一位同学邀请他到深圳开店。汪超在广州、深圳、东莞等襄阳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逛了一圈后,婉拒邀请。

他说,有三方面的原因让他没敢迈出这一步——

第一,传统的襄阳牛肉面馆环境卫生水平不高,难以摆脱“地摊食品”名声。东南沿海一带城市居民对用餐环境卫生要求高,需要加大店面装修、增加用工人数,成本陡增。

第二,做成原汁原味的襄阳口味,许多外地人无法接受;若因地制宜改变口味,当地的襄阳人又不买账。

第三,外地开店,需要与当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乃至消协等单位打交道,这对于一个长期“卖面条”的人来说,既不擅长,也牵扯精力。

汪超的经历和想法并非个例。

2017年,襄阳技师学院曾开办过多期免费的襄阳牛肉面“创业+技能”培训班,先后培训学员逾千人。一年后,当襄阳技师学院电话回访这些学员时,仅有不足百人开办襄阳牛肉面馆,且全部聚集在襄阳市内。

目前,襄阳牛肉面外出开店最多的城市当属武汉,其次是北京和深圳。此外,上海、南京、广州、郑州、合肥、徐州、南阳等地,也有襄阳牛肉面馆或牛杂面馆。

在武汉市武昌区武车路,有一家襄阳牛肉面馆,老板杨先生介绍,周边的小吃店竞争激烈,有武汉热干面、湖南米粉、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自己起早贪黑忙一天,仅能卖100多碗。除去房租、水电费、原材料等成本,只够维持基本生活,很难做大做强。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茂松表示:“经营状况好的面馆,多怀有‘小富即安、守摊为家’的思想,不愿意走出去;经营状况不好的面馆,实力不足,没办法走出去;刚走出去的面馆,市场竞争激烈,难有大的作为,带动效应也不明显。”

政府扶持有待加强

襄阳牛肉面要“走出去”,必须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统一品牌,形成区域公共品牌效应。

2020年7月28日,“襄阳牛肉面”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核定使用于“餐厅、餐馆、快餐馆”等场所和“面条、方便面、挂面”等商品。

目前,襄阳牛肉面产业协会正在建设培训、配送、体验和研发中心。其中,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面馆经营者的统一生产流程,配送中心负责原材料的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体验中心负责接待顾客体验式用餐,产品研发中心负责在保证3至5个传统口味基础上,研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群口味的新产品。

李伟表示,在“三统一”的基础上,以襄阳市牛肉面餐饮股份管理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襄阳牛肉面”为公共品牌,支持鼓励走出去开办直营店或加盟店。经营者只需按照标准进行店面装修、搭建生产流程即可,选址、原材料供应等由公司统一服务。

因在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做出一定成绩,襄阳牛肉面产业协会去年获得200万元的财政补贴。接下来还想建设襄阳牛肉面产业园、在新疆建设牛杂加工基地、成立襄阳牛肉面产业发展基金等。

2017年8月,襄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对相关从业者进行补贴,但主管部门人士表示,地方财政压力很大,此举落实有难度;《方案》还提出,选择10家有名气、有经营能力、有实力的牛肉面馆进行完善提升,形成标准样板,此举酝酿多时,一直没有实施。

李伟认为,襄阳牛肉面“走出去”,政府支持力度应更大一点、更实一些。(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