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十三五”是来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来凤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美丽来凤”底色,勾勒“美丽来凤”画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及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1.png

凤城全貌

一、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以来,全县完成生态造林3.2万亩、退耕还林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严守耕地红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4.35万亩,全县基本农田稳定在37.4万亩;严守生态红线,完成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89.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3.83%;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百福司地质公园、永灵山森林公园、古架山古杨梅、老板沟野生动植物、兴隆坳南方红豆杉、拦马山马褂木自然保护区等6个生态保育基地,圆满完成“绿满荆楚”三年提升行动。创建省级生态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55个,酉水古镇百福司成功创建为湖北旅游名镇,国保单位仙佛寺及杨梅古寨创建为4A级景区,徐家寨、舍米湖等15个村寨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来凤县被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2.png

舍米湖金丝楠木群

3.png

大河桐子园

二、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护好一片蓝天。来凤县积极推进禁鞭和秸秆禁烧、燃煤锅炉淘汰、餐饮油烟及露天烧烤整治等工作,强力推进非煤矿山、道路工地扬尘专项治理,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2天,比2015年提高30天,PM10、PM2.5浓度均值分别为39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空气年均优良率达95.7%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县市第7位。

4.png

凤城朝阳

保好一汪碧水。水质变好,是“十三五”期间来凤生态环保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推进县域水体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饮用水安全。2020年来凤县境内主要流域3个断面监测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2个县级和3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5.png

来凤县“阿塔峡”水域风光

守好一方净土。积极推进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开展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环境监测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2020年危险废物处置率、医疗废物处置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均达到了100%,真正让市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6.png

百福司镇舍米湖村

全面落实“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投资2.75亿元,建成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建成7个垃圾中转站,“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机制基本形成;大力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农户改厕4.17万户,新建农村、旅游、交通、城镇公厕254座。

三、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凤县狠抓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全县群山秀绿,林海苍茫,林药产业成为重要支柱。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按照“南油北茶城郊菜、山上林与果”区域布局,特色产业基地达到47.3万亩以上、人均1.5亩。发展“两茶一果”特色产业基地29.8万亩,发展香菇200万棒、中蜂养殖4万群。全县获“三品一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1个,“三品一标”种植面积已达50%以上。建成占地1500亩的凤栖园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来凤藤茶、来凤姜入选湖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二十强,成功创建来凤藤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旧司农园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挂牌武陵山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实践教研基地。

7.png

来凤藤茶园

8.png

旧司农园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抓好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来凤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生态优势做得更优,把生态底色擦得更亮,切实推进来凤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