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落实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荆州科教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见到新成效。
一、夯实基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主抓手,着力打造以长江大学为核心,整合在荆科教资源,辐射全市的荆州科技创新大走廊。制定荆州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办法,整合荆州市现有大中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建立线上线下共享平台,积极融入国家、省科技资源共享网。
搭建科创服务平台。构建产业创新平台,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中介服务平台,采取健全市场机制、强化基础支撑、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加强人才培养等途径,进一步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产学研新模式,建立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新模式,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运行效率。
强化信息资源集成。完善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在孵企业免费开放省、市两级科技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科技资源单位利用共享平台面向用户提供有偿增值服务,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科技资源单位和用户对共享平台的黏性。建立健全长江大学等高校院所校地产教研融合机制,推进长江大学创新平台、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
二、培育主体,做强科技创新中坚力量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等政策指引,形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改革市级项目补助方式,重点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培育壮大高新产业。开展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培育行动,逐步建成1000家左右规模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力度,培育壮大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和成长性好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赋能工程”,全面推进工业技改、智能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实施技术攻坚行动。加大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整合全市优势科技资源,协同开展行业技术创新。解决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问题,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实力。围绕智能家电及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及医药、造纸包装及新型建材、食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文化及旅游“6+1”产业集群,实施一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三、深化改革,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湿地
优化服务管理体制。尊重科研规律和信任科研人员,给经费管理松绑,给项目管理放权,给科技人员减负,给人才流动清障。强力推进人才评价改革,优化人才评价与发展机制。加快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畅通技术要素流动渠道,推动技术要素与土地、资本、劳动力、数据等要素发生化学反应,促进更多创新资源和技术要素流向荆州。
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项目库,重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紧盯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结合实际申报优势科技攻关项目,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长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与在荆高校合作。加强市级人才工程与重大科技计划、各级人才计划衔接协调,推进人才梯度建设。持续实施“招硕引博”计划,选派科技人才到中小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落实企业科技人才重奖政策。制定和实行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分配政策,使人才价值在创新创业中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