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勠力  众志成城  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汇报材料

巴东县人民政府县长 郭玲 

2020年6月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壮美三峡·秘境巴东”。巴东位于世界硒都的东部,北邻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长江之首和三峡库区腹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县,属湖北省千年古县之一。巴东是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现存超过200年树龄的古茶树达到1000棵以上。巴东是中国古银杏群落之乡,境内现有百年以上古树601株,“清太5号”被评为“十大最美古银杏”。巴东有“华中药库”之称,全县药用植物430多种。巴东有世界最大的富硒矿带(8.4公里),县境全域属于富硒土壤区。巴东国家金丝猴保护区,以金丝猴为主要保护对象,兼顾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拥有金丝猴、林麝、金钱豹、金雕、黑熊等5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2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巴东又称鄂西林海,境内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长江、清江“两江”横贯,森林覆盖率达到62.43%,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现有国土面积3351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22个村(社区),总人口49.86万。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优势作为巴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紧紧围绕着“生态立县、绿色引领、后发赶超”战略定位,以打造长江边上最干净的县城为目标,全力推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系列创建,扎实开展“六城”同创,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湖北省旅游强县。2015年,我县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2018年9月顺利通过湖北省验收,2019年9月获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命名。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功后,我县认真研究省级专家提出的指导意见,对照国家评估验收要求,方案再细化,责任再压实,措施再强化,整改再发力,向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发起冲刺。经过县内自评认定,我县已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申报标准。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真重视,真行动,真创建

巴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县环委会主抓,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一)对照标准抓创建。我县始终聚焦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领域32项指标,分解创建任务,落实创建责任。一是健全生态制度。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年度目标考核,所占权重达到30.5%。加大各项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信息公开率达到100%。二是保障生态安全。2019年巴东县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57%,PM2.5浓度下降幅度达10.3%,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向好。三是保护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85.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4.32%,各类保护区受到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四是发展生态经济。2018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5648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54.7立方米/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为5.8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6%,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2%。2019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03%。五是倡导生态生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卫生合格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2%。围绕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意见,严把新建项目关口,鼓励新开工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和施工,2019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59.81%。制定政府采购目录,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98%。六是共筑生态文化。党政领导干部全员参与生态文明培训,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达83.27%,参与度达86.04%。

(二)真金白银抓创建。近年来,我们瞄准生态环境短板,投入真金白银,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投资15亿元,启动县城长江干流岸线综合整治工程,治理库岸8.2公里,建成砂石集并中心,彻底关闭非法码头7个。投资9亿元,新(改)建污处理厂12座,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38公里,接户率达90%,县城和乡集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投资3亿元建成垃圾中转站11座、垃圾预处理厂1座,投放垃圾转运车49台,配套分类垃圾桶1.6万余个,32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达标处理。投入18.7亿元,实施黄土坡滑坡避险搬迁。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投资17亿元对县域河流实施治理和绿化工程。高投入换来高回报,生态修复项目的高位推进,有效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历史问题,为加快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全民参与抓创建。一是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全覆盖。将生态文明建设培训列入县委中心学习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县委党校、老年大学培训的重要内容,全县干部职工带头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编写环境保护地方教材,所有中小学每周安排一个课时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设立中小学水情教育基地,坚持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深入开展生态环保知识进社区活动,在县城核心区设立噪声污染监测显示牌,及时公示噪声污染指标,激发市民监督热情。开展“周一大曝光、周四大整改”,设立生态违法举报热线,及时纠正单位和市民不文明行为。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深入城区街道,开展生态文明行为劝导,引导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态环保风尚,增强社会公众的行动自觉。全县提起环保公益诉讼12起,倒逼机关、企事业单位不断增强遵守环保法规、履行环保职能的主动性。二是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县城实行燃放烟花爆竹禁令后,全县乡村纷纷通过村规民约、口口相约的形式实现自觉禁鞭。全县上下每周五开展“大扫除”,干部职工拿着扫帚走上街头和群众一起打扫街道已经成为多年习惯。“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守护健康、呵护家园”成为全民共识,向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居民户采购发放标识“巴东郡贡茶”的陶瓷茶杯3.28万套,向180支流动厨师服务队配发不易损坏便于清洗的不锈钢杯碗62300个,如今单位办公桌上看不见一个纸杯和烟灰缸,居民餐桌上见不到一副塑料碗筷,年均减少白色垃圾量92吨。将生态创建与精准扶贫同部署、同调度,组织322个驻村“尖刀班”和12000名帮扶干部走村串户,通过屋场会、院子会引导农民扫干净、摆整齐、美庭院,突破生态环保知识进农村的难题,8万农户主动申请实施厕所改造项目、5万农户自费安装淋浴设备,3000户农户达到民宿标准。大支坪镇十二岭村家家种花、户户养草,户均花园面积达到0.2亩,春夏之交,牡丹花、格桑花竞相绽放,写意出一幅充满现代特色的村居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自治功能,将生态环保行为习惯植入人心、转化成为自觉行动,沿渡河镇罗溪坝社区启动民主管理“214”模式,推行环境保护红黑榜制度和殡葬习俗改革,相关经验在我省得到推广。1500名干部深入段德昌烈士长眠地,穿草鞋、睡地铺、吃素餐、重走红军路,体验最环保的生活方式。800名党员奔赴泉口村感受先辈夯基垒土、开辟盘山梯田的壮举。

二、加快绿色发展,成就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巴东实践

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恩施州定位为“一芯两带三区”中的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提出打造特色发展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县提出了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富硒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三峡库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三基地一枢纽”的战略构想和建设文化、富裕、智慧、美丽、幸福“五个巴东”的战略目标。绿色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刚性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五年来,我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摇摆,将环境保护挺在前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植入绿色元素,真正实现绿色崛起。

(一)共抓环境大保护。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治山、治气、治水、治土、治污”五大环保专项行动。一是治山。全县人工造林10.5万亩,建设防护隔离带1万亩,水源涵养封山育林管护面积10.5万亩。完成城乡道路绿化2830公里。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保护面积达40948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43%。二是治气。持续开展建筑扬尘、渣土运输和秸杆禁烧等专项治理,实施城乡集镇道路黑色化改造,全县46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30家汽修企业全部安装废气处理设施,煤炭削减总量达到49万吨,取缔燃煤锅炉32台,淘汰黄标车1535辆,配套岸电码头8个,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34家。三是治水。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以“管、清、控、治、防”五措并举,扎实推动“三源”(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共治和水生态系统治理。坚决履行湖北长江第一哨职责,全面告别网箱养殖,在全州率先拆除长江、清江流域养殖网箱3066口,全面禁绝网箱养殖;全面落实长江禁渔令,退出各类渔船153条,安置渔民445人;全面完成长江非法码头整治,还长江干流岸边一片净土。清理长江、清江江面漂浮物4200余吨;回收船舶生活污水2400余吨、污油水120余吨、生活垃圾4300余吨;加强地下水保护,辖区内111个地下油罐双层罐全部改造。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9个,乡镇“百吨千人”集中供水水源地11个。四是治土。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核心,扎实开展违建别墅清理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未利用土地监管。实施土壤酸化治理1.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35万亩。五是治污。先后关停三峡水泥、义和硅、阅山硅等一批“三高企业”,将所有工业企业搬迁到离长江干流70公里外的野三关镇,真正实现工业企业退城入园。

(二)加快绿色发展。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为目标,加快神农溪流域生态环保旅游综合开发,延伸开发巴人河景区,统筹开发大面山、盈彩水岸、巫峡古镇、链子溪、无源洞、寇准文化公园等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打造长江·巫峡口生态旅游风景区;深度开发泗渡河大桥、铁厂荒森林公园,打造野三关高山休闲国际旅游度假区;建成运营华中地区最大的高山滑雪场,填补恩施州冬季旅游的空白;保护性开发廪君故里、诗画清江、世界高坝、绝壁天河、红色金果,打造清江旅游生态观光区。目前,巴东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农家乐特色村30个。通过举办长江三峡纤夫文化节、高山森林国际马拉松、全国长江冬泳赛等节庆赛事提升旅游知名度,过去的乱石窖成为国际观光旅游景点,昔日的贫瘠原野转化为金山银山,曾经的纤夫演绎为美好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巴东真正成为全国疗、休、养目的地。

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富硒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选择能够根须发达、固土保水的茶叶、柑橘和银杏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发展茶叶基地17万亩、柑桔基地15万亩,银杏基地20万亩。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有效认证面积21.2万亩,占全县有效种植面积的40.15%,认证产量27万吨。加快绿色加工业发展,打造以白酒特色小镇野三关为核心的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格局,着力培育绿色富硒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四大集群,实现绿色工业年产值25亿元。

(三)建设美丽城乡。拓展神农新区、高铁新区和绕城片区,按照4A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县城,拓展金象坪、两溪坪片区,按照州域副中心的定位提档升级巴东经济开发区。按照3A景区的标准打造以东壤口镇牛洞坪、野三关镇石桥坪为代表的一大批美丽乡村。加快旅游公路建设,沿209国道打造银杏生态长廊188公里,巴野公路被评为“湖北省最美农村公路”,县城公交、部分乡集镇之间开通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小镇野三关投放新能源公交、出租车达到220辆,年节省燃油144万升、减排二氧化碳4252吨。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30.6兆瓦。傍晚时分,千百万盏太阳能路灯如同天空繁星,与万家灯火相映成趣。国际著名旅游景点神农溪的机帆船全部被节能环保船淘汰,分布在山野间的土坯房已经被生态小木屋取代。

三、创建之于巴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们深刻认识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既是民心所向的德政之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策,更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关乎巴东前途,决定发展成败。

(一)擦亮巴东名片。巴东文化缤纷灿烂,巴东的教育享誉大江南北,但是真正能够代表巴东形象的还是守望在长江边上的那坐千年小城。今天的巴东,江天一色、山清水秀、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百业兴旺、生活富足。生态环保是我们最亮丽的名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这张金字招牌必将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二)打造绿色引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富硒、有机是巴东的成色。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过程中,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巴东发展的希望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并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了绿色崛起。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强劲。

(三)实现全民共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从1992年开始,北京市将三峡库区巴东县当做所属区县之一,几十年如一日,展开无偿援助,北京之于巴东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几届县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县群众一年接着一年创,就是为了还长江一江清水,源源不断的流向北京,以清澈甘甜的江水报答北京人民深情厚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相隔千里,但是我们在巴东现场依然能够感受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巴东创建工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能够体会到在评估验收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巴东五十万人民将铭记这一历史时刻。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依然任重道远。我县将以创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契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以更加过硬的务实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好环境大保护,凝心聚力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贫困地区转型发展的样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保护好中华母亲河作出更大贡献!

再次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各位关注巴东,多来巴东,巴东人民永远在长江边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