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齐聚京山,寻找自己心中的“最美小鸟”。这是在京山举办的亚洲赏鸟博览会。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据统计,在京山3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发现214种野生鸟类,数量达到12.4亿只。鸟儿的选择是对京山生态文明建设的肯定!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誉。2016年9月,京山县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县”称号,这是我省唯一。2017年3月,省政府对京山县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人民币100万元。2017年8月底,京山县顺利通过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评选的省级考核验收。京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和先行者。


发展阵痛催生理性抉择

京山选择走生态发展之路并非由于先知先觉,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京山县的生态发展之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既有收获,也有曲折,经过艰难抉择,最终确定了生态发展这条正确道路。

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为京山走生态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1984年,京山就开始发展生态农业,历经15年努力,于1999年建成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成为国家“北学迁安、南学京山”两面红旗之一。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京山也曾“靠山吃山”。“京燕”牌香菇,远销日本及东南亚。京山香菇种植曾经是在锯下来的一棵棵大树上点种,结果一片片山林被砍成了“光头”。“如果不加以控制,再多的资源也会消耗殆尽。”京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用明天的资源赚取今天的开销,透支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最愚蠢的消费方式。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京山全域封山。县委、县政府明令:绿,只能增加,不许减少。

工业发展中的阵痛促使京山做出新选择。上世纪90年代,京山实施“兴工富县”战略,在全省最早实行企业负责人年薪制,开办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京山轻机成功上市……京山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当时,京山还未摆脱粗放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未形成,县域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恶化,京山河、大富水等河流水质不断下降,部分河段甚至下降到劣Ⅴ类水质。同时,由于规划的滞后和不合理,惠亭水库周边形成了京兰水泥、京山钙塑厂等一大批污染性企业,严重威胁着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京山决定发挥生态优势,实行科学发展。1999年,京山启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开始了长达10年的探索。2009年,京山正式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京山”的发展战略。2011年,京山提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县,奋力打造湖北生态文明第一县”的目标。2016年,提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而今,京山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生态文明第一县”实至名归。

战略定力引领生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贵有恒。既然做出了抉择,京山就全力以赴。京山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必定有我”的境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好战略需要好蓝图。京山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并实施了《湖北京山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2015)》《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创建全国林业生态示范县总体规划》等20多个生态建设规划方案。在生态规划引领下,积极谋划生态功能区划,建立起全县“两区两园”(京山经济开发区、京山温泉新区、宋河工业园、钱场工业园)的主体功能区格局。结合区位优势科学布局产业链条,明确优先类、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产业。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品位管理,形成了关联紧密、资源共享、物质循环的生态功能体系。京山还划定耕地和水资源保护、森林和湿地保护、土地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节约利用四条生态安全红线。不仅如此,京山对每项规划还逐一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把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不只检验作风,更照鉴人品,考量党性。京山县领导班子思想高度统一,不分心、不观望、不折腾,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京山建设。县委坚持用生态京山战略统领工作全局,每年的县委全会根据相关规划,结合形势要求,提出生态京山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对推进实施中的重大课题、重大项目,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牢牢把握推进方向;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将生态京山建设纳入每年的工作要点,围绕生态京山战略推进大局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县政府坚持将生态京山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县委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逐一方案化、项目化、清单化,扎实推进落实;县政协坚持围绕生态京山建设来开展政协委员“六个一”活动。正是县委总揽全局、以上率下,带动全县上下积极投身生态京山建设,才确保了生态京山战略不断前行,结出丰硕“果实”。

治理保护留住绿水青山

对战略和规划的执行,京山一步一个脚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推进京山生态文明建设,从治理到保护,小心呵护美丽的京山!

自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县”以来,京山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100亿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年均生态环保投入占当年GDP的7.5%以上。京山将环境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抓污水处理,中心城区56平方公里实现了雨污管网分离;建设了7座镇级以上污水处理厂,13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09处小型人工湿地,全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了95.5%。抓垃圾处理,推广“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54%。抓四水同治“碧水工程”,实行京山河、永漋河、大富水河和漳水重点流域“河长制”,将流域内88家禁养区养殖业全部关停迁移。

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一手抓减排,从源头为环境“减负”。对华尔靓科技、金茂科技等一批企业实施了“退二进三”或关闭搬迁,停建了一批存在环保隐患的项目,关闭小水泥4家,取缔小砖窑、小石灰、小冶炼、小锅炉32家。全面完成城区“煤改气(电)”工程,全面实施砖瓦“禁实”、秸秆“禁烧”。开展节水工程,全县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5%以上。抓清洁能源发展,建成4.6万余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6.09%,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7%。严格监管,维护减排成果,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环保监管体系,城区15个社区、16个镇(区)和356个村实现监管全覆盖。

现在,京山通过改革,用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前进、深化。京山进行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孙桥镇是京山这项改革的首个试点单位,一次,审计人员在实地勘探期间发现有人在田间焚烧秸秆,在责令停止的同时把问题反映给了有关部门,当地村支书受到处分。全面推行进河(湖)长制,京山县检察院推进公益诉讼改革……多项制度共同为京山生态编织起一张“保护网”。

转型升级助推绿色发展

京山始终做到坚守而不固守,在保持生态京山建设的核心思路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紧扣新要求,抢抓新机遇,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实现发展绿色化。

低碳循环,连片成带。京山经济开发区、京山温泉新区,宋河工业园、钱场工业园,“两区两园”沿武荆、随岳高速公路走廊分布。京山依托“两区两园”,优先发展桥米深加工、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生态种养业互转等“老三项”循环经济体系,又拓展矿产建材、畜禽产品加工、秸秆综合利用、林木产业发展等“新四项”循环经济体系。

智造京山,春色满园。京山没有止步。推进产业发展不能固守已有阵地,而要不断创新突破。近年来,京山按照供给侧结构革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改紧盯“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机械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投资68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50余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成功研发新产品:京山轻机、欧尚智能、京山求实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投放市场,脉辉科技的全自走高空作业平台业内领先,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四大特色产业园强势崛起,奋力冲刺“全国智能制造第一县”。

生态农业,枝繁叶茂。在生态京山建设的起步阶段,京山以优质粮、优质畜禽、优质水产三大板块为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2011年,京山乘“中国农谷”建设机遇,突出“一高三新”方向,提出打造湖北“一袋米”“一枚蛋”“木本一壶油”“一棵苗”“一只龟鳖”的五个一工程,建设五条全产业链,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全县生态种养面积达到45万亩,“三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5%以上。2014年京山又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向现代农业迈进。

生态旅游,香飘四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京山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了绿林4A级旅游区、国家惠亭湖湿地公园、文峰网球公园、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观音岩宗教文化旅游区和八字门新四军司令部旧址红色旅游区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湖北省、荆门市2届体育运动会、中国(京山)网球节、全国“爱鸟周”、亚洲观鸟节等活动,并获得“中国网球之乡”“中国观鸟之乡”等荣誉称号。2016年,京山共接待游客7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亿元。京山正在向“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迈进。

共建共享塑造文明家园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京山始终坚持建设成果全社会共享,始终坚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参与建设。京山着力提升城镇化能级和水平,打造山水园林县城、生态宜居城镇、美丽宜居乡村,全县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4.36平方米。特色小镇建设融山、水、城为一体,宋河镇、钱场镇入选全国重点镇。马岭、源泉、中南山、新河口、荆条等56个美丽乡村让人在绿中、村在林中、人在花园中,瓦庙、刘岭等10个村被授予湖北省宜居村庄。

京山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开展生态绿色创建工作。2010年以来共创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态镇(区)14个,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329个;创建成绿色单位360个,绿色家庭1.5万户。京山注重公众参与,加强生态创建宣传,开展“生态京山”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以小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为例,京山在中小学推行观鸟摄鸟活动,建设各类生态道德教育校外实践基地5处,活动场馆17座,观鸟点24处,全县中小学共组建61支观鸟队,参加活动的学生达3000多人。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雄关漫道,坚毅前行。京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先行一步,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时,京山正举全县之力创建湖北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走在全省最前列,这体现了京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我们相信,京山的生态文明之路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