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生态优先 加快绿色发展

积极探索县域“两山”转化新路径

(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丹江口市积极担当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坚定绿色理念,加强环境治理,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两山”转化新路径。全市环保工作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列,连续7年被评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8年获评全国百佳幸福县(市),2019年4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并被列入湖北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中,该市继2015年被评为轻微变好后,连续4年被评为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县(市)。先后荣获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中国“美丽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6个、生态村77个。2020年10月9日,作为湖北省唯一上榜县(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坚持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确立“两山”转变方向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修编县域经济主体发展规划,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全过程,一张“绿图”绘到底。2019年开始,全市9个考核断面全部达到II类水质,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2015年荣获首届“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6年多来,已向北方四省市累计供水350多亿立方米,成为很多北方受水城市主要水源。

二、强力推进全域生态建设,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一是加快生态修复。不断厚植绿色底蕴,近5年共植树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19.7万亩,建设库周生态隔离带10万亩,2020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5.2万亩,管护生态公益林1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66%。新建秸秆循环利用设施9个。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开展“清水行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完成12.1万只网箱清理,全流域退捕禁捕工作全面完成,5288只锁定船只上岸处置到位,完成河湖划界确权。扎实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194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实现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95%。建成日处理10吨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9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向好,PM10、PM2.5浓度持续下降,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4%。

三是严格环保准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丹江口库区临水1公里范围内实行永久性保护,禁批禁建一切项目。先后关闭化工、电石、钢铁、电解铝等污染耗能企业100多家。严格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120多个。

三、坚定不移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探索“两山”转化之路

一是“点水成金”推动绿色工业“强筋”。着力培育符合水源地要求的产业体系。绿色转型成效初显,水资源加工、新能源新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4.2:50.7:35.1调整优化为11.2:42.3:46.5。高新技术企业达29家,产值规模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24.6%。农夫山泉在丹建成3家工厂,2020年产值超过22亿元,利税近2亿元,解决本地就业上千人。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50万吨饮料及天然水的生产能力,使丹江口成为农夫山泉最具发展潜力和全国最大的饮用水生产基地之一。对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产品升级,汽车传动轴生产能力位列全国第二。深化产学研合作,丹瑞新材料公司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高精度、高灵敏度车用氮氧传感器的本土化企业,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通过努力,目前基本实现了耗能污染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逐步构建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全市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幅提高。

二是“化绿成银”推动特色农业“壮骨”。做大优势产业,坚持以现有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重点抓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建设“百里生态农业走廊”。发展30万亩武当蜜桔、6万亩武当道茶等特色产业,相继引进了水晶石榴、猕猴桃、葡萄、草莓等名优特小杂果,建设小杂果基地近5万亩,基本形成了“山上经济林、库周武当桔”的农业产业格局。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武当蜜桔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响以“源头”“丹江”“武当”“水都”为核心的特色品牌20余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9个。武当蜜桔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年综合产值达6亿元,带动近万户农户增收。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茶、青砖茶、乌龙茶等武当道茶系列产品,圣和公司累计出口红茶600余吨。

三是“山水成景”推动全域旅游“活血”。依托特有的山水资源,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围绕环库游、环山游、环城游打造节点精品,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建成从城区直达武当山景区的一级公路,汉十高铁顺利通车,十淅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开工,对外通道实现一级路贯通,与国省高速路网快速联接。以“中国最美山水公路”环库生态景观公路为纽带,建设全域绿道系统,打造环库生态旅游风景道。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城区”建设,先后建成了沧浪洲生态湿地公园、樱花林、南水北调砂石遗址体育公园等10处生态修复工程,建成5公里的“一江两岸”景观带。以农旅融合为方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双龙紫云、三官殿“农耕渔耕”体验园、习家店农博园、关门岩最美渔村、二道河渔家灯火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发展休闲采摘、农家乐等,实现了生态产业与生态家园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让“山货”走出“山门”、让“山景”带来“钱景”。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全市A级以上景区达16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亿元。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通行证。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

第一,必须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五大建设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第二,必须争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推进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等上级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的同时,还应赢取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大力培育全社会绿色意识,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夯实绿色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三,必须大力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武当山、丹江水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大力引导发展符合本地实际、切合国家战略水源地要求的产业。一是依托绿水青山提供的生态环境容量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建设结构更为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现代绿色工业体系。主要是推进传统汽车装备产业升级,做强整车、专用车和小总成,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大水资源加工业规模,加快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优轻工纺织服装产业。二是着力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围绕文化旅游、生态康养、商贸物流等领域,打造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围绕柑桔、茶叶等主导产业,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种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通过绿水青山所创造的优良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丹工作或学习,为“两山”转化营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既彰显绿水青山的颜值,又体现绿水青山的价值,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第四,必须坚持结合实际,久久为功。绿色发展既是紧迫要求,也是长期任务,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立足丹江口优良的水资源禀赋,扬长避短,以一抓到底的勇气与担当,一张“绿图”绘到底、全体党员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两山”转化才能真正实现。

(此文为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涛2021年3月2日在十堰市生态环境工作大会上的“两山”典型工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