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宜昌加快发展、提升能级,推动重点产业五年倍增,经济总量向万亿级迈进,探索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的模式路径;

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物流枢纽;

支持宜昌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科教创新和现代服务中心,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

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中对于宜昌的全新目标定位,让宜昌广大党员干部倍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扛起“两翼驱动”中心城市的责任,打造全国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当好南翼腾飞的活力引擎。

创建国家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推动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创新中心,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建设若干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动荆州、荆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中关于创新的新目标,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体会颇深。

他说,兴发立足技术创新,持续开展电子化学品“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大力研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技术,推动公司产业结构逐步走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当前,兴发主要电子化学品之一的电子级磷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基本覆盖国内8寸和12寸芯片客户。

2020年,宜昌联合荆州、荆门组建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获得了首批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

宜昌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表示,下一步,宜昌将围绕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推动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在“宜荆荆恩”城市群绿色联动发展,联合打造国家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生物经济先行区。加快创新型县市、创新型园区、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合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创新中心。

结成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结成渝的纽带

“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增强资源要素、商品、服务的流通中转和集聚辐射能力。”宜昌市发改委主任郭康新认为,《实施意见》中的这个定位,将为宜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2月9日,宜都长江大桥通车,不仅连接枝江、宜都,更是打通了呼北高速公路宜昌至张家界的关键通道。

3月27日,沿江高铁宜昌北站效果图亮相,车站造型融合了三峡大坝及高峡平湖等元素,引发网友无限期待。

“眼下,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至涪陵段、郑万高铁宜昌联络线等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三峡枢纽联运转运体系正升级完善。”郭康新表示,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宜昌将加快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

下一步,宜昌将与多地共同谋划推进宜昌至常德高速(当阳至松滋段)、宜来高速、宜张高速宜常段等项目,推动宜都、枝江、松滋等地开展跨江合作,促进当阳、沙洋等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

打造区域口岸集并服务平台

“提升开放功能,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综合保税区,打造区域口岸集并服务平台。”《实施意见》中关于口岸的新定位,宜昌市副市长、宜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元程认为,将更大发挥宜昌的辐射带动作用。

3月22日,宜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成为我省第四家、除武汉市外首家获批设立的综保区,为“宜荆荆恩”城市群提供了新的开放窗口。

2019年12月开园运营的宜昌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01家,实现总营收7.1亿元。

“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主体工程今年9月将完工。”该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李祖冰说,届时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万至800万人次需求,极大提升宜昌航空口岸功能。

汪元程表示,下一步,宜昌将更大发挥自贸片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拓展口岸、贸易、服务等功能,着力打造区域口岸集并服务平台。(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