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义和村美丽乡村景色 (孟胜华摄)

市民傍晚在惠亭湖散步 (黎前进摄)

青树岭村张文秋故居 (汪瑞华摄)

杨集镇鸳鸯湖里鸳鸯成群 (周强摄)

温泉街道办生态秀色 (杨晔摄)

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是著名的中国网球之乡、中国观鸟之乡。从2016年成功获评国家生态县,到2017年捧回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金字招牌”,再到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一路走来,京山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生态文明壮歌。

近年来,京山市围绕争创湖北省县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在湖北前列的奋斗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谋划和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已连续15年位列湖北县域经济20强,并逐年进位。

呵护绿水青山生态大地风景更美

上世纪90年代,京山认识到仅靠农业单腿前行,难以实现“富县富民”的理想。于是,按照“无工不富”的发展思路,提出“兴工富县”战略,大力发展化工、轻工、水泥、砖窑、石灰、冶炼等产业。虽然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痛定思痛,2000年以来,京山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粗放式、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009年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京山”发展战略和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对城区内的华尔靓科技、金茂科技、京申林特等“两高一低”企业实施了“退二进三”或彻底关闭搬迁,责令未配套污水治理设施的神地科贸、绿林酒业等一批企业限期整改,全面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00余家,投入140余亿元实施生态项目400余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观鸟之乡、网球特色城市等近30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2018年撤县设市以来,新一届京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7.6%,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建成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并全部投入运营,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98.05%,获评全国100个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大中水库全面“禁投”,关停禁养区规模养殖场330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被确定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完成造林绿化25.34万亩,将矿山企业由100家压缩至35家以内,完成废弃矿区复垦还绿工作;县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93%,是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天蓝,地绿,水清,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京山徐徐铺开。

在大力治污同时,京山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编制并实施了《湖北省京山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6-2020)》等20多个生态建设规划方案。按照关联紧密、资源共享、物质循环的理念,科学规划全市“两区两园”主体功能区格局。结合区位优势科学布局产业链条,明确优先类、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产业。严格落实县域主体发展区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施河库确权划界,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制、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达到27.4%。

在坚持绿色发展的整体认知和整体行动下,遵循空间均衡理念,全市逐步形成“一屏两廊三圈四带五网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起北部大洪山森林生态屏障区,规划建成中部百里生态画廊、中南百里产业文化走廊,构建成环中心城区山水生态圈、南部中国农谷农业生态保护圈和东北有机农业发展圈,打造出京山河、永漋河、大富河、滶水河和漳河五条水网,六类国家级保护区,涉及自然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地质)公园和观鸟基地。

转换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高效率是否就等于高污染,高产量是否就等于高消耗?近年来,京山的绿色实践给出了答案,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同步变优。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好”,以绿色生态福利催生出了巨大的转型发展红利。

“生态+工业”:低碳集约促提质。严格产业选择、布局和准入条件,实施迁城入园、“退二进三”,89家燃煤锅炉全部关停,单位建设用地工业增加值达到83.6万元/亩,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3481吨标煤/万元,京兰集团水泥熟料产能置换项目采用当前世界最先进、最环保的技术和装备,每年可节省电耗1215万千瓦时、节省煤耗2.16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18.7吨、减排二氧化硫18.9吨。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抢抓武汉建设“中国车都”机遇,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填补湖北大中型农机现代化装备制造空白。三大园区完成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转变招商方式,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招项目向招产业集群转变、招制造企业向招智造产业转变,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上市公司7家、行业领军企业10家,落户鞍重股份等亿元以上项目181个。加快技改升级,完成技改投资171亿元,推动145家规上企业“机器换人”,6家企业成为全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全市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智能装备和产品有18个,成功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生态+农业”:三产融合促转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种养结构,改变种养模式,倡导生态种养,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全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77个、88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6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10亿元。“国宝”牌大米获批“中国名牌”“中国好粮油”产品,“京和100”富硒米成为湖北省首个注册的天然富硒大米商标,京山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示范县。盛老汉家庭农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乌龟原种场、全国唯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乌龟生产基地,在全市流转土地10000亩发展“稻(莲)一龟(鳖)一鱼(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年销售收人4000多万元,带动人均增收3.5万元,在第11届、1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均获得金奖。金瑞农电商物流城辐射全市农电商发展,建立全域覆盖的“村掌柜”“农村淘宝”服务网点和100多家特色“农品馆”,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生态+旅游”:全域整合促升级。紧扣生态主题,凸显休闲特色,整合全市境内山峰、森林、溶洞、湖泊、溪流、花木等绿色资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温泉疗养、漂流探险、赏花观鸟、科普考察、乡村体验等一大批旅游产品蓬勃兴起,以4A级风景名胜区绿林山、国家湿地公园惠亭湖、国家森林公园虎爪山为主体的山水休闲游,以文峰网球公园、绿林登山基地为主体的运动休闲游,以茶花源、盛老汉庄园、立农孔雀园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游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此外,京山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催生了巨大的绿色发展新动能。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稳定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农机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三个特色园区建设,全市332家规上工业企业中145家实施“机器换人”,京山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湖北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突破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连续5年被评为湖北旅游发展先进县,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是全省创建的10个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县之一,是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产业线型向循环方向发展。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和有机肥生产产业,建立区域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模式,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大力开展规模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减排工程,建立畜禽规模化养殖废物综合利用中心25家,改造提升规模畜禽养殖企业350家,支持250家分散饲养场向山区集约养殖场转移。

资源利用向集约节约化转变。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在控制目标值以下,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通过审核比例100%。开展工业、企业固体废物减量化技术创新,以京兰集团为依托,构建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安全填埋为辅的固体废物处理模式。

守望绿水青山生态宜居指数更高

近年来,京山注重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积极营造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群众对生态文明创建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达到97%以上,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素养持续提高。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镇14个,市级以上生态村338个,绿色单位360个,绿色家庭1.9万户,三阳小学、京山小学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称号。

生态理念的播撒,让绿色休闲、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成为京山人的行动自觉。爱鸟、护鸟、观鸟等“九鸟”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学校——学生——家庭——社会链式传动;绿色健身深入人心,每10个京山人就有6个常年参与各种休闲健身活动,全市网球运动参与者达到8万人;休闲度假、赏花观鸟、科普考察、乡村体验等生态旅游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京山人的假日首选……绿色,已悄然在65万京山人心中扎下了根。

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构建美丽和谐家园,京山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产城融合,高起点、高标准绘制“1211”(1个主城区、2个县域副中心、10个特色镇、100个美丽宜居乡村)城乡规划体系,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改善人居环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把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贯穿于城市治理全过程,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96%,绿化覆盖率达到41.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1平方米。主城区作为商业核心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兴建文峰公园、大龙休闲广场、人民广场等一批具有标志性、艺术性的建筑精品和文化记忆标志,形成了10分钟社区文化圈。省级高新区京山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2.1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0家,专家公寓、白领公寓、休闲娱乐区、生活服务区等配套设施齐全,打造项目主战场。

建设生态宜居城镇。坚持乡镇差异化发展策略,全市各镇区深入分析自身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自然特色,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元素融入城镇建设。绿林镇被评为十大荆楚最美乡镇,宋河镇、钱场镇入选全国重点镇。京山网球特色小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80亿元,打造以体育运动、文化旅游、医疗康养、度假休闲等特色产业链,建设“小而精、特而强、美而新”的 5A级山水生态运动旅游中心。对节白蜡艺术小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打造世界首个对节白蜡小镇、中国盆景艺术生活社区、中国城市家居博览中心。花鸟小镇规划面积21.21平方公里,总投资25亿元,打造全国唯一以“花”“鸟”元素特色为主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和亚洲花鸟文化旅游首选地。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依托现有自然资源,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思路,积极探索“1+N”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路径,每年打造56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集镇),用4年时间建成全市70%的美丽宜居乡村。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13个,省级绿色示范村庄23个,百里生态画廊、杨集银杏大道、石龙樱花大道成为亮丽风景线。曹武镇源泉村坚持产业带动,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结合文章,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党建区域化、村民股东化、发展产业化、管理公司化、养老福利化的幸福马岭“六化模式”被国家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生态是京山最大的优势,绿色是京山发展的灵魂。京山将进一步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力度,把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贯穿生态京山发展始终,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力争早日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县级基地、2025年建成花园城市,为美丽中国全民行动贡献京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