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美如仙境

畅行画中

峡谷云海

盛夏时节,前往恩施大峡谷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惊诧于大峡谷绝美风光之余,对恩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亦赞不绝口。

因为拥有碧水蓝天和清新空气,恩施市屯堡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此外,恩施市还有5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91个省级生态村。

恩施市能打造出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大有文章。

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过程中,恩施市压实领导责任,优化干部考核机制,把环境质量、总量减排、森林覆盖率、耕地保护等生态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有序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引导各级党政“一把手”推动绿色发展。强化问责机制,加强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真正实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由市委书记任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环委会主任,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部门生态环境工作职能职责、河长制、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应运而生。

2017年,恩施市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评范围,涉及山水龙凤、环境保护、林业工作、“六城”同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12项指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成绩单”上的重要一环。天更蓝,水更清,呈现为看得到的数字,成了领导干部必须完成的硬指标。

恩施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去的一年中,恩施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优良天数比例86.8%;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6.44%;森林覆盖率增长0.1%,森林蓄积量增速4%;恩施市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人耳目一新的“成绩单”背后,是诸多保护策略和无数人为之付出的努力。

恩施市重拳出击抓环保专项治理,实施“青山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快推动环保体制创新,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形成“党委统揽、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许四新是龙凤镇环保办主任,为保住这一方洁净的土地,他不知道翻了多少材料,走了多少山路,有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一次接到群众电话举报,有人违规焚烧秸秆,许四新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奋力把火扑灭后,又对村民苦口婆心进行说服教育。村民听后大为感动,也为自己违规焚烧秸秆的行为感到后悔,表示以后一定会带头维护身边的生态环境。

禁烧“网格化”工作机制在龙凤镇层层开展,即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村领导包户,对辖区内的禁烧行为负责,并纳入镇纪委追查机制。若出现问题,将对相关责任领导进行通报、劝勉谈话。“三禁三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就在这样高压监管下扎实开展,也正因如此,才守住了一方净土,保住了绿水蓝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推进。龙凤镇被评为“湖北省生态文明镇”,有两个村被评为“湖北省生态文明村”,许四新也被评为恩施市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个人。

在2017年年终表彰中,共有15个环境保护工作突出单位、19名环境保护工作突出个人获得恩施市通报表扬,但这些,只是众多为环保事业做出奉献的辛劳者中的很小一部分。

恩施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水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体保护条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有序实施,严格落实国家“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管重罚、重拳治污压倒性态势基本形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搬迁,恩施市严格落实。3年内,和诺生物、佳利气体、凯龙化工恩施分公司3家企业将迁出城区。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威胁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恩施市的底线。

盛家坝乡等乡镇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不力,恩施市环保局毫不留情,直指问题,并要求未达标单位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并限期整改。对生态保护不力单位“板起脸”,恩施市从不留情。

各项生态制度因美丽环境而生,因人民的幸福感而生,但条条框框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解锁大自然的独特活力,释放生态恩施的无限潜力。在生态制度的庇护下,恩施市的碧水蓝天将永远留给子孙后代。(本版图片由童秀清、陈雪波、刘正熙提供)

(本报记者 朱述耀 通讯员 柳惠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