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金洞晨曦。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摄)

2

大坪寨院生态民宿。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摄)

3

乱石坑变花果山。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摄)

4

唐崖河清漂护绿。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摄)

5

水鸟在唐崖河嬉戏。 (本报恩施图片库郭志军摄)

6

大沙坝山水记忆。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摄)

7

太阳鸟落户黄金洞。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摄)

8

雾锁人头山。 (全媒体记者白涛摄)

2018年,咸丰县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同年获得“湖北省森林城市”匾牌。

2019年11月,咸丰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咸丰生态两宗“最”——保护力度最大、环境改善最快。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一体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有效,县城污水管网PPP项目、曲江镇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等生态项目加快推进,乡镇(区)垃圾和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有机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经济体加快发展,13家煤矿全部关停,新能源利用成新宠,厕所革命、垃圾分类、“三拆三清三建”扎实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矿山修复、裸土覆绿成效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65%,绿化率达83%,地表水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国家、省级生态乡镇占比达72.7%,省级生态村占比达30.8%。

绿色是咸丰的生态底色,也是最大的生态优势。咸丰县始终坚持下好绿色发展理念这步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绿色咸丰”建设作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咸丰实施,发展因绿而美、因绿而兴。

立足生态优势和富硒资源,全力打造绿色引擎,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域旅游、5A咸丰”思路和“世遗唐崖、森林咸丰”形象定位,推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红利全民共享,成功创建1个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4A级景区和50多个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湖北旅游强县”殊荣;精心培育茶叶、藤茶、油茶、林果、中药材和恩施黑猪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10万亩,“唐崖”农产品公共品牌享誉全国;大力发展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绿色建材等支柱产业,46家市场主体发展中药材基地14.6万亩;“咸页1井”点火成功,民生能源集团投资14亿元的天然气液化罐装项目正式签约,新农佳10万台套节能灶具和6个光伏项目有序推进。

将生态理念和绿色元素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重点打造城南青灵山森林公园、城中卢家沟城市公园、城北白岩龙家界后花园,大力实施城区拆墙复绿、空地还绿、干道植绿工程,进一步拓展了城区生态空间,提高了城区绿化率,使县城变得更美丽。延伸以县城为中心的绿色触角,把畅通城乡的交通网作为纽带,着力建设高乐山至忠堡、曲江至坪坝营、唐崖至黄金洞、清坪至小村4条绿色生态走廊,构筑线成荫、带成廊的绿化美化格局,实现沿线可视范围内绿树成荫、风貌独特、环境优美。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所”“整寝厨”“美庭院”“治八乱(乱建房、乱葬坟、乱排放、乱挖山、乱占耕地、乱采石、乱堆放、乱整酒)”“三拆三清三建”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教育引导群众传播绿色理念、涵育文明乡风,202名河(库)长、32名山长、2128名森林管护员,活跃林间河畔,呵护青山绿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成为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建设绿色繁荣大生态,咸丰蹄疾步稳,实至名归。

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文朝顺 通讯员 李华 杜迪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