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浓度连年下降,水环境质量节节攀升,连续5年在生态省建设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生态示范创建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十三五”以来,我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强。

诗画南坪。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绿色是恩施州的本色和底色,生态是恩施州的立州之本和发展生命线。“十三五”以来,我州坚决扛起污染防治政治责任,努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答卷”。

2015年4月,我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恩施州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激励广大公众监督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

2018年,州委、州政府印发《恩施州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我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式打响。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了。”1月23日,恩施市市民刘清带着孙女在七里坪公园游玩,作为恩施人,他见证了恩施生态环境持续变美的过程。

生态好、环境美,这不仅是恩施人民的直观感受,更有数据佐证: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州八县市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州城2019年在全省13个国考城市中率先达标。2020年,州城优良天数达到352天,较2015年增加55天,创历史新高。八县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首次全部进入全省县域排名前十。

——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2020年,在全国33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年度综合考核中,恩施州位列第27名,系我州首次也是全省唯一进入全国前30名的城市。全州1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14个跨县市界断面和12个县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有5个断面优于国家考核类别。长江、清江出州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在Ⅱ类以上。全州无州级以上地表水劣V类水体。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累计投入经费8255万元开展全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暨土壤硒资源普查工作,查清了全州耕地、园地、草地、药材基地等主要农用地土壤硒资源及其生态地球化学质量状况,圈定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类别。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州共采集农用地土壤样品3300余件,农产品样品1000余件。全州2800余个点位采样、流转、制备、分析和质控各环节符合国家要求。

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正成为恩施人民的生态福祉,护绿、爱绿、逐绿已成为恩施人民的共同追求。

春天的曲线。

梦幻董家河。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2019年,我州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提前3年完成创建目标。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授予巴东县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至此,我州共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5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领跑的背后,凝聚着全州上下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艰苦探索和实践。

2016年底,州第七次党代会首次提出继续推进“五州战略”,努力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加快建设绿色、繁荣、开放、法治、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

2018年1月,州委七届四次全会正式作出“加快绿色发展,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定位。

初步形成绿色发展目标体系,为全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为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州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和民族自治区域立法作用,在全国率先出台城市山体保护条例,先后颁布了《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酉水河保护条例》《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恩施州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奖励办法》,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县市政府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的财政奖励。

截至“十三五”末,全州共有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76个、生态村696个。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7处(2020年整合优化为37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全州除恩施市外全部属于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绿色发展是时代要求,更是我州一以贯之的发展之要。

2019年,省政府把恩施州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保护好恩施州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恩施州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份政治责任。

田园风光旖旎。

美丽山乡。

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寒冬时节,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甘溪村杨家湾采石场的塔柏树郁郁葱葱,复耕土地上的茶苗已冒出地面。

“十三五”以来,我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顶层设计锚定发展方向,全力守护恩施的蓝天绿水青山。

我州累计精准灭荒3216亩,全部完成灭荒任务;

9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全部完成,八县市城区新建改造污水管网共计335公里,预计各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95%;

7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已全部建成投运并通过省级验收,共建设主支管网725公里;

77个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运行;

恩施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巴东县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已建成,鹤峰县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正在建设中,利川市、来凤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州城“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复绿”工作成效明显,新增17个开放式城市公园和街头小游园,释放绿色空间近8万平方米;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声有色,全州共实施57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工程总投资1.99亿元。

绿色作为底色,恩施发展路子越走越宽。

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加快,已形成3家5A级、18家4A级、12家3A级景区的景观集群,游客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成为国家确定的湖北省唯一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量质齐增,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8个、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个,是全省唯一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认证的市州。以我州为主制定发布的茶叶湖北省地方标准11个、蔬菜标准11个、硒茶行业标准1个、国家绿色富硒种植技术规程9个。

梳理“十三五”以来我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我们底气十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十四五”,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又将如何开展?2020年12月,州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恩施”,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州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眼人民群众对‘绿色恩施’的新要求、新期待,奋力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州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全州上下将以创新的理念、扎实的作风、坚定的信念,全面推进“绿色恩施”建设。

全媒体记者 程芳 通讯员 曹平,本版图片均由州生态环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