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记者刘旻摄

从“绿满十堰”行动完美收官到“精准灭荒”工程拉开序幕,我市营林造林的步伐从未停歇;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巩固创森成果,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高潮迭起。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漫山碧透、林城合一的巨幅画卷,以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安排、全面部署为笔,以全市干部群众广泛行动、热情参与为墨,描绘出十堰生态立市新气象、生态建设新作为、转型发展新时代愿景。

 胜利打赢“绿满十堰”收官战

 从2015年起,全市开展为期三年的“绿满十堰”行动。三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播绿护绿,城乡处处植树造林,让绿色成为十堰的主色、让森林成为城市的细胞、让生态成为发展的基因。三年鏖战,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十堰转型跨越发展打造了绿色引擎,为350万十堰人民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福利。 

全社会植绿护绿意识进一步增强。

 2015年以来,市林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让绿满荆楚率先在十堰落地生根”的总要求,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方针,全方位、大规模、高标准推进宜林地绿化、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三年来,“绿满十堰”行动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9.07万亩,占三年总任务76.43万亩的116.5%,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64.72%,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将武当山机场飞机起降可视范围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工作推进,2016年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9254亩,占规划面积28620的102.2%;2017年完成机场净空区补植2476亩,真正全方位、无死角实现“让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树”。

 

“绿满十堰”行动成效显著。

 3年间,全市各地按照“区域统筹,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绿景兼收”的原则,四季挖窝、三季植树,创建林投公司化解资金短板,见缝插绿、植绿不停,扎实推进“绿满十堰”行动,速度和质量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在“绿满十堰”的强力推动下,我市境内大面积荒山变绿了,“天窗”补上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林相大为改观。

 迅速打响“精准灭荒”歼灭战

 “绿色家园,美丽十堰”,是建设“五个十堰”、构筑现代化强市的摇篮。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序幕正式展开,生态文明建设走进新时代、担负新使命。我市在圆满完成“绿满十堰”行动之后,根据新要求、新任务,响应省政府统一部署,马不停蹄,立即启动十堰“精准灭荒”行动。“精准灭荒”行动是在“绿满十堰”行动基础上,更广区域、更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是“绿满十堰”行动的升级版。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灭荒工作要求,依据卫片,经调查核实我市此次精准灭荒面积达38.24万亩,计划2018、2019、2020年将分别完成精准灭荒16.81万亩、12.37万亩、9.06万亩,以交通干道、河流库区沿线、城镇周边、省界口子乡镇、飞机起降可视范围等区域为重点,并逐渐向周边地区纵深推进。“精准灭荒”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实现全市宜林荒山应绿尽绿,进一步提高我市绿化水平,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为“五个十堰”建设以及精准脱贫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从2017年11月开始,我市层层动员、全面调查、科学规划,各县(市)已制定了三年规划和2018年度作业设计,精准灭荒工作有序展开。

以秦巴大地为阵地,大员上阵、全民动员,以八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提高全社会参与绿化程度,迅速掀起全民造林绿化的热潮,为“精准灭荒”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3月9日上午,十堰市直2018年春季集中义务植树活动启动,1395名市直机关干部在郧阳区茶店镇长坪村集中植树,当日共种下3.8万株树苗,完成350亩植树计划。一株株树苗向阳而立,为山坡带来春的色彩。像这样的植树造林“大会战”已经成为我市常态,今年我市将新造林12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精准灭荒面积4.59万亩,占2018年度计划的27.3%,累计投入资金4425万元。下一步,全市将按照精准灭荒作战图,加大造林力度,确保今年春季全面完成2018年度精准灭荒任务。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攻坚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是我市农村的最大优势,也是精准脱贫的潜在优势。2017年,我市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指挥部的决策部署,结合林业工作实际,继续加大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扎实做好生态修复和林业产业发展,狠抓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发展林业绿色产业,加速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在秦巴大地处处上演。

林果基地不断壮大。2017年,全市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31万亩,完成中低产园改造9.75万亩,油橄榄、油用牡丹等新产业正在兴起。全市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申报产业贴息贷款12099万元,落实贴息265万元,新建林特专业村80个,全年林业总产值达17.3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10%。通过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全市核桃基地面积达到124.4万亩,年挂果面积超过47.9万亩,年产量达到7191吨。 

林特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森林生态旅游呈“井喷”式增长。2017年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郧阳区引进市场主体,流转荒山荒坡1.2万亩,投入资金1.5亿元,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苗木花卉、现代农业,安阳湖·绿谷仅“十一”黄金周菊花展就吸引游客10万人,带动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林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通过推广林下种养加、林药、林油等立体栽培,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林业对精准脱贫的贡献率。结合林地、森林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引导林农发展林药、林菜、林禽等林下种植养殖50万亩,产值突破10亿元。

 持续加力“森林城市”保卫战

 按照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期是10年,即2013-2022年。我市于2016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将于2019年迎来创森复查。全面巩固创森成果,是现实要求,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升华蝶变。

自2016年10月起,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步伐不停、创建力度不减”的明确要求,依据创森总体规划,我市大力开展巩固创森成果工作。2017年初,印发《十堰市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2017年度实施方案》,各县(市、区)相继印发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巩固创森成果工作任务。2017年底,市五创办、市林业局对各地巩固创森成果工作进行专题检查和通报。全市巩固创森成果工作组织领导严格有效、工作部署严密有序、工作落实严实有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五大类40项指标有了新提升。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角。

 2017年,我市大力开展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推进整村连片绿化,抓好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丽乡村。新创建“湖北省森林城镇”3个、“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93个。竹溪县荣获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茅箭区大川镇荣获“2017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称号,竹山圣水湖湿地公园、竹溪龙湖湿地公园成功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

 

茅箭区大川镇花卉植物观光园一角。

 谋划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十堰,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严格保护森林资源,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一场持久战。

绿色,不仅是山川原野间的草木,更是市民百姓心间的生态意识。近年来,市林业局主动营造氛围,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开展植树节专题宣传,组织植树活动,举办世界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活动,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意识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市累计19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1218万株。

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2017年,对林地、林木严格实行指标管理、审批办理和用途管制,全年办理使用林地850公顷,较2016年小幅下降;审批林木采伐9.39万立方米,仅占省限额的10%。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核心区等应划区域全部划入生态红线范围。天保工程1483.22万亩森林管护任务全面落实,新增天然林停伐管护36.54万亩。组织开展3次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新设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处,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开展“长江生态大保护”等专项行动10余次,查处涉林案件721起。森林防火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全市重点防火期未发生重大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市政府批准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17.03万亩,全年未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毁林事件。 

湖北首个航空护林站在武当山特区开航。

 林业深化改革有新成果。国有林场改革进入收尾阶段,全市各国有林场“三定”方案全部出台,34个国有林场均被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整合国有林场6个,完成行政村剥离32个、移交学校4个、卫生机构10个,全市国有林场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向深入,《房县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出台。投融资创新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丹江口市、房县、郧西县相继成立林投公司,竹溪县森旅投公司注册成立。

绿一域,更要绿全局;绿一时,更要绿万世。科学布局、谋划深远的十堰林业,正以郁郁葱葱之姿迈向新时代。350万十堰人的生态之梦、绿色之梦、发展之梦、富强之梦,正深深植根在苍茫的群山中。

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陈文博,图片均由市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