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竹山,碧树红花相掩映,青山绿水互为邻。

“十三五”这五年,是竹山越来越美的五年——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竹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三大攻坚战”,全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

守护“一片蓝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三五”以来,竹山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一系列生态保护举措陆续实施,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为守护蓝天,竹山不断培植壮大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矿产和生态旅游“两绿三生”生态产业,以茶叶、竹子、烟叶、油菜为主的绿色产业不断壮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产业,对6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强制性生产工艺升级改造,排查整治工业炉窑21座,关停砖瓦生产企业10余家,淘汰或改造燃煤锅炉30台56.99蒸吨。先后强制报废各类老旧机动车4000余台、淘汰黄标车500余辆。全面落实在建工地“八个100%”防扬尘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效防止重污染天气发生。先后建成国家级空气自动监测站2个,县域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全自动实时监测及日公告目标。

留住“一泓碧水”

竹山,是镶嵌在堵河流域的一颗明珠。

为保卫碧水,竹山累计投入5亿元,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6个,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厂5个、城乡垃圾压缩中转站15个、县级污泥处理厂1个,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全县17个乡镇垃圾压缩转运车辆和垃圾箱等基本环卫设施的更新配套。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27087个、农村公厕72个、乡镇公厕34个、城市公厕32个。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霍河水库县级备用饮用水源标准化建设,投资1.2亿元完成潘口水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整体转址搬迁及规范化保护建设。对252条河流的四级河长实现监管全覆盖,为10条重点河流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关停堵河上游非法小水电站7座,整改完善提升其它小水电站28座。沿堵河及其支流累计关、停、并、转医药化工等工业企业5家、畜牧养殖企业10余家。强力开展堵河禁捕退捕工作,完成渔船退捕拆解上岸71艘,取缔堵河库区养殖围网和网箱,转产安置退捕渔民142名,有效保护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

坚守“一方净土”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竹山县始终把土壤污染防治作为关系生态和民生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为保护净土,竹山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扎实开展工业企业用地、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矿山开采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监测,将鑫荣矿业、天新生物等重点排污企业和绿松石矿山等纳入重点监测监管范围。加强医疗等危险废物管理,对27家危废产生单位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储存转移及物联网申报审核制度。有序推进盐碱地和石漠化治理,实施土地整理并推广耕地测土配肥3000余公顷,推广玉米、茶叶等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600余公顷。全面开展绿松石、铁矿矿山修复治理,对7座无主尾矿库实施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绿满竹山”行动,全域实施植绿复绿工程,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不断增强。

据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竹山县环境空气质量年均优良率在93.2%以上,多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左右;县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高于95%,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100%。

(通讯员 向继华 师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