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湖北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吴庆华解读省委全会精神。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新武回答记者提问。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回答记者提问。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回答记者提问。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明确的战略定位。“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则是湖北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6月22日,省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传出铿锵强音。

2020年6月至今,本届湖北省委召开过三次全会。其中,七次全会聚焦省域治理现代化、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八次全会锚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为推进湖北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强弱项。

“这次全会进一步聚焦‘建成支点’,回答‘什么是支点,怎样建支点’这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的是路径和举措问题。”6月22日,省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吴庆华说。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新武认为,此次省委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对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的深化细化。《实施意见》围绕强化支点的功能,聚焦科技强省建设“四梁八柱”、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建设美丽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深入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和创造性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实施意见》的起草、完善还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陈新武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意见》起草工作,应勇书记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省委常委会议,听取意见建议。王忠林省长多次就《实施意见》起草进行研究。省委先后两次征求省直各部门、各市州意见,共收集书面意见建议300多条,修改115处。直至6月21日召开的省委全会上,与会代表又提出了170多条意见建议,最后吸收了11条,汇聚了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

《实施意见》的审议通过,既是智慧的凝聚,更是力量的聚集。

经受疫情冲击,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支点,需要作出更大努力。吴庆华说,全会强调“在增强政治责任感上作出更大努力、在提升精神状态上作出更大努力、在真抓实干上作出更大努力”,引领全省上下为湖北的今天尽心尽责、奋力打拼,为湖北的明天夯基垒台、赋能添彩!

锚定“支点”,凝聚力量,破束缚高质量发展之“冰”,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围”,湖北大有可为!

湖北将打造5个万亿级产业、10个5000亿级产业和20个千亿级产业——

“十四五”末初步建成

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6月22日省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表示,湖北将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构建三大产业梯队,努力在“十四五”末初步建成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布局的制造业基地,成为全国8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制造业强,湖北才会强;制造业塌了,湖北经济就塌了”。刘海军表示,全省经信部门将坚持两手发力:一方面,着眼于老树发新芽,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着眼于新树深扎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和能级提升。

据介绍,我省将着力构建三大产业梯队,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5000亿级优势产业和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即着力推动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以“光芯屏端网”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大健康等5个产业迈向万亿级;加快推动高端装备、绿色建材、低碳冶金、现代纺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等10个产业跨过5000亿级;培育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北斗及应用、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专用设备、智能家电、安全应急,以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光通信及激光、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创意、电子信息材料等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

“四项工程”提升湖北先进制造业

3年内数字经济总规模

突破2.6万亿元

实施“四项工程”,提升湖北先进制造业,力争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总规模突破2.6万亿元,保持中部省份第一,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锚定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我省将重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产业链提升工程、技改提能工程和数字经济跃升工程等“四项工程”。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方面,我省将聚焦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工业基础软件(“五基”)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弱项,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组织攻关突破。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各方优势资源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协同提升行业“五基”保障能力。

在产业链提升工程方面,我省正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按照每条产业链一位省领导领衔、一个省直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支持政策“五个一”的模式,精细落实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五张图”,完善重大项目推进、重要问题解决、重点事项督办机制,提升16条重点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跃升。

在技改提能方面,我省将扎实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推进1000个省级重大技改示范项目,带动实施技改项目超1万个、技改投资超1.5万亿元,力争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5%以上,引导企业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业态、新模式等,加快建设“智能车间”“智慧工厂”,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围绕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我省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以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广“上云、赋智、用链”等新技术应用,加快布局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

加快打造

交通市场“两大枢纽”

作为“建成支点”的重要举措,湖北将加快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强大市场枢纽两大重要支撑,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新武在6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湖北要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必须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成为重要节点,就必须加快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强大市场枢纽两大重要支撑;要成为战略链接,就必须更加注重对外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为此,这次省委全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首先是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祖国立交桥”。按照“增密、互通、提质”要求,建设“米字型、十通向”高铁枢纽网、“双枢纽、多支线”航空运输网、“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加快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同时,统筹推进铁、水、公、空、管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建设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其次是打造强大市场枢纽。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独特优势,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武汉等中心城市集散功能和中转效率,建设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和消费中心。深化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法律、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商务服务基地,尤其是加快建成武汉区域金融中心。

第三是推进内陆高水平开放。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交汇的优势,主动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创新中欧班列(武汉)运营机制,加快建设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畅通长江黄金水道,构建四通八达、外向型的国际大通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湖北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持续优化通关环境,拓展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动全省市州海关机构设置全覆盖,全力压减通关时间和成本。支持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开创国际交流新格局。

发力建设

“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

在6月22日省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表示,将从加强生态强省建设、深化打好生态环境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全面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等四个方面发力,助推美丽湖北和“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建设。

围绕生态强省建设,我省将深化长江大保护相关整治工作,以治理保护为重点进一步开展长江大保护“6+4”攻坚提升工程;深化长江经济带安全格局构建工作,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基础建立全省生态环境分区分类管控体系,全方位防控生态环境危险;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在全省推进以点带面的生态省市县乡村五级连创,擦亮湖北生态名片。

以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深化打好生态环境攻坚战。我省将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工业移动源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提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质效;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实现工业农业生活航运四源并控,建成全省县级以上水源地监测预警系统,有效保护饮水安全;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三年固废和危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以降碳为总抓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全面转型。从源头上控制“两高”项目,从规划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全面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紧制定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并付诸实施,倒逼经济结构、能源机构、交通运输机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污染减排转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变,把降碳和污染物控制协同起来,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

吕文艳称,将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为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保障,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要素服务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供给和服务保障,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