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四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建基地名单,丹江口市榜上有名。据悉,第四批国家“两山”实践创建基地全国共有35个城市入选,湖北省仅有丹江口市一地上榜。这些年,丹江口市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卓有成效。

着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控制性工程所在地,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

丹江口市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目标,深入开展“碧水、蓝天、净土”三大行动,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夯实绿色发展的环境基础,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依托特有的山水资源,围绕环城游、环库游、环山游打造节点精品,促进山水互动发展。丹江口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适用于“以旅为先、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的地区,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依托大型旅游项目,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建设生态滨江城市。坚持“把城区当景区打造”,先后建设了沧浪洲湿地公园、樱花林、南水北调砂石遗址体育公园等10处生态修复工程,建成5公里的“一江两岸”景观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1%,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打造环库生态经济带。推进“全域景观化”,以环库生态景观公路为纽带,打造山清水秀的库区特色小镇。建设全域绿道系统,构建库区生态路网,开工建设十淅高速、汉十高铁丹江口南站和武当山站,建成从城区直达武当山的一级公路和被誉为“中国最美山水公路”的环库生态旅游公路,改造、硬化通村公路279公里。对外通道实现一级路贯通,与国省高速路网实现快速连接,内外联通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争创“南水北调源头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多年举办全国水上摩托艇大赛、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坝下游泳公开赛等赛事旅游活动。成功创建牛河国家级森林公园、丹江口水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5家,A级以上景区13家,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名片”、“中国美丽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2018年接待游客17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发展观光农业。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武当花谷、三官殿“农耕渔耕”体验园、习家店农博园、关门岩最美渔村、二道河渔家灯火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家乐等,实现了生态产业与生态家园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当前,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已达到30亿元。

全力推进“绿满丹江口”行动

生态保护全覆盖。全力推进“绿满丹江口”行动,植树造林5.8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建设库区周边生态隔离带10万余亩,生态修复治理裸露山体4000亩,森林覆盖率由34.2%提高到55.86%,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26万立方米。

环境治理零容忍。在库区周边科学划定禁养区,全面完成12万余只网箱清理任务,深入开展“清水行动”,实施官山河、浪河、安乐河、大柏河、沙沟河生态治理,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实现河长制全覆盖。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成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并完成一级 A提标改造、建成7个垃圾填埋场,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投入2亿多元,实现了194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40个微型监测站,实现了城乡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 II类以上,2015年荣获首届“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累计向北方调水270多亿立方米。

生态创建不停歇。严格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把生态文明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启动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科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央、省环保督察、“绿盾行动”、“清废行动”交办的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丹江口市生态村覆盖率超过80%,建成省级生态乡镇12个,生态村64个。丹江口水库生态美。

文、图/通讯员 陈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