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6319号的小行星,已获国际小行星委员会(CSBN)批准,正式命名为“三峡大学星”(英文名:San Xia),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2021年9月在《小天体命名公报》中正式发布。

“三峡大学星”周期为4.23年,轨道半长轴为2.6倍日地距离,轨道倾角15.9度。

三峡大学星的轨道图。通讯员供图

三峡大学于2018年6月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交申请,同年9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推荐,今年三峡大学终获此殊荣。

此前,我国大陆地区有12颗以“大学校名”命名的小行星——北京大学星、北师大星、南京大学星、山东大学星、中国科大星、哈工大星、清华大学星、中大星、北航星、浙江大学星、央美星、天津大学星。三峡大学星为我国大陆地区第13颗以大学校名命名的小行星。

三峡大学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2亿元,有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目前,三峡大学已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三峡大学在天文学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团队在自行测量、天文图像处理、宽距双星、银河系结构与演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于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合作成立“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在联合培养天文与相关学科研究生,互聘专业人员,天文前沿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活动。

据了解,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一般只授予对国家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通讯员邹曼璐、田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