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鄂州10月12日讯   眼下,位于鄂州葛店的湖北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正边生产边建设,同步推进一、二期厂房建设。自今年4月试产以来,现已达到每月3万片6英寸外延片的生产能力。

“没有鄂州方面极优的要素保障,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今天的局面是不可想象的。”三安光电总经理吕奇孟说。

今年,是鄂州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3年来,该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11项评价指标进入湖北省第一方阵,商事制度改革、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四个一”模式等创新经验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

审批服务推行“极简模式”

“1个地块5个证,一共75个证,没想到一天就能拿到手!”在鄂州华容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湖北省联投华容投资公司董事长胡黎明接过厚厚一摞证。这意味着湖北省联投在华容的15个地块达到开工条件。

一般情况下,项目取得土地《不动产权证》后,还得依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才能开工。四证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遇到问题,就会延迟开工时间。

为此,华容区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多个部门联动,靠前服务,在土地公告期内提前介入开展实质性审查,提前介入权籍调查、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查,将拿地后的有关审批流程调整到拿地前和拿地中,变串联式审批为依申请并联审批,并开展容缺办理,最终实现颁发土地证同时核发“四证”,实现“五证同发”。

拿地即开工,用地零等待。鄂州在审批服务上推行“极简模式”,工业项目审批时间从30天压缩至1天、申请材料直降74%,市场主体获益良多。

湖北钻马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在广东东莞,今年计划落户鄂州。公司负责人朱德庆介绍,从立项到拿地再到施工,自己预估的流程是4个月。令他意外的是,实际审批时间只用了2天,项目开工时间也因此提前了两个月。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高效的审批服务不仅节省了我们在东莞的场地费用,提前开工对于基地建成后的招工节点来说也非常理想。”朱德庆说。

纾困解难释放企业活力

“以前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需进一个网站。”提起鄂州中小企业网上平台的高效集约服务,葛店开发区泛亚(武汉)食品科技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熊春霞深有感触。

“离我们最近的公交车是505路,但下车走到公司还要15分钟。希望在公司门口设停靠点,方便员工通行,便于留住人才。”今年3月,熊春霞在中小企业公共平台留言。次日,这条需求信息便同时转到市交通局和葛店开发区管委会。一个月不到,泛亚(武汉)食品科技公司门口就增设了公交站点。

通过中小企业公共平台,熊春霞成功申报了技改资金,开展数字化诊断。随后,她又提交了土地证办证问题。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需求为导向,回应解决企业提出的各类诉求,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集成式服务。“通过市区、部门联动,加强督查考核,确保企业诉求在5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应。”鄂州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发展科科长万志宇说,平台运行近一年来,共受理企业各类诉求439件,办理回复431件,帮助企业争取贷款1.6亿元,解决用工342个。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鄂州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流的“断点”。为助企度过难关,鄂州市“放水养鱼”,推行“免申即享”改革,大力度减税降费。截至今年9月,改革惠及企业7861余家,政策优惠资金5421万元。新增减税降费12.1亿元,免征3424家企业社保费用3.8亿元,落实疫情阶段优惠供电、天然气、自来水价政策,累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7720.62万元。

当好法治保障的“店小二”

2021年5月初,湖北某生物科技公司汪某将王某诉至鄂州市鄂城区法院,要求王某偿还欠款本息315万余元。立案庭收到诉状后,考虑到本案为涉企案件,涉案标的较大,在当场确认汪某确有调解意愿的情况下,将该案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并推送至鄂州楚商联合会企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了诉前调解。几天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且申请人不需缴纳任何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申请人的诉讼成本。

今年,鄂州市对涉企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调、快结,平均审理期限同比缩短28天,调解撤诉率高出其他案件7.2个百分点。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旗介绍,该院坚持严宽相济的原则,对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及时纠正免予行政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在湖北省,鄂州也是率先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操作指引》的地市。对凡涉及航空物流、智能制造、冶炼加工等7大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的案件,必须进行经济影响评估,使司法措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上半年,鄂州全市法院对所有审理、执行的涉企案件均实行了经济影响评估,其中46件案件经评估后调整了司法措施,未出现一起因司法措施不当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事件。

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鄂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 11152户,同比增长 23.61%。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12.343万户,同比增长 10.25%

(刘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