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  黄剑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十堰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十堰抢抓重大机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职责,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规模总量持续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人均 GDP近7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工业经济持续壮大。深入落实“1+5”协议,东风商用车新工厂、东风小康空港新工厂、易捷特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开创了“油电并重、商乘并举”新格局。双星4.0新工厂、驰田新工厂、吉神智能房车、华彬矿泉水、万润新能源等一批项目达产达效。新能源整车企业达7家,专用车企业达35家,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04家。第三产业持续繁荣。华悦城、环球港建成运营,西关印象建成开放,A级以上景区达85家,总数居全省第一。规上服务业企业达244家,限上商贸企业达633家。现代农业持续增效。粮食年产量稳定在82万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4家,“两品一标”产品达155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80亿元。

——这五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46.9亿元,建成扶贫车间(作坊)3481个,改造危房8.9万户,资助贫困学生157万人次,兜底保障低收入和特困对象21.4万人,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5.5万人易迁任务全部完成、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动态监测和帮扶,下派新一轮驻村工作队1615支,消除返贫致贫风险4万人。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网提档升级,建成农村公路2.6万公里,行政村通水泥路、通客车率100%,农村安全饮水、行政村光纤宽带、4G网络和县乡农村物流实现全覆盖。

——这五年,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各项改革全面发力、整体推进、多点突破。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实施改革774项,推进中央及省改革试点项目113个。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组成立城控、产投、文旅体三大集团,城控集团获评 AA+信用等级。泰祥实业、华阳变速在北交所上市。东风公司社会职能移交、三供一业剥离改革完成,老工业基地改造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幅达75.5%,“六个一”审批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整合便民热线,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畅通群众和企业诉求两个渠道。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惠及市场主体27.5万家。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367家,实现翻番。出台实施“武当人才卡”“人才公寓”引才措施。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贸出口突破100亿元。积极融入“襄十随神”一体化发展,加大京堰对口协作。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荣获首季《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

——这五年,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同并进,抬高全域发展底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奥体中心投入使用。建成紫霄大道、林荫大道等市政道路23条。建成地下管廊53.3公里。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十堰·云上武当、“城市大脑”“一网统管”稳步推进。县域特色更加彰显。丹江口市入选全省县域经济“百强储备”县市,郧阳区跻身全省三类县第一方阵,郧西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71万千瓦,房县循环经济产值达40亿元、税收2.5亿元,竹山县积极引进卫浴、水暖、汽配产业链企业60余家,竹溪县荣获全国茶叶百强县。基础设施更加健全。武当山机场迈入百万级机场行列,汉十高铁、十巫高速中段通车,西十高铁、十淅高速、十巫高速北段加快建设。夹河关电站、孤山航电枢纽建成发电,京能热电一期、十卧500千伏输电线路竣工运营。

——这五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治水治气治土,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生态环境全面修复。实施“绿满十堰”行动,完成精准灭荒42.3万亩,新增人工造林1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5%。污染防治纵深推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十年禁渔”,“五河”全部消劣,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累计调水445.7亿立方米。扎实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居全国前列。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两山”实践走在前列。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荣获“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丹江口市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郧阳区、竹溪县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

——这五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扣群众期盼办好民生实事。基本民生兜实兜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7%、9.3%。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24.3万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3.5亿元,五项社会保险参保604万人次。改造老旧小区5.9万户、城市棚户区7万户。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32家。治理交通大堵点30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887所,新增学位3.4万个。221种救命药、高价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城区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市老年人养护中心等建成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蓬勃发展,文银杭、郑钦文分别夺得全运会金牌、铜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全国第一名成绩创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丹江口市、竹山县同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进一步加强,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连续21个月无新增病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不断完善。稳妥有序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健全完善“六项制度”,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机关事务、气象、档案、人防、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与此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岗位大练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00件、政协提案1558件。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审计监督不断强化。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市领导班子接续奋斗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每一个十堰人,都是这段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参与和关心支持十堰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创新动力不足,支撑性项目和头部企业偏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需持续用力;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社会治理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精神、创新意识、服务水平亟待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十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转型压力的挑战,更迎来产业重构的机遇,特别是十堰的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生态优势、后发潜力将更加凸显,为我们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底线思维,抢占发展先机,再攀发展新高。

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打造“三中心三城市”的奋斗目标,奋力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围绕十堰发展新方位、新使命、新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基本建成实力雄厚、活力迸发、魅力无限、动力强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为此,我们将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突出产业富市,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全力推动经济倍增,加快构建“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培育1个三千亿级、5个千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坚持提档升级商用车,加快发展乘用车,培育壮大专用车,加快提升新能源车,突破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汽车零部件,以汽车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值3000亿元以上。全面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产业,力争“三大”产业产值4000亿元以上。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完善支持政策,强化要素支撑,加快壮大数字经济、新型材料、智能装备、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五新”产业。加快推进县域倍增,力争县域经济比重提升到54%、城镇化率65%。支持丹江口市、郧阳区冲刺中部百强县,支持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进入湖北三类县前10位,每个县市区新建5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示范园区,每年引进一个3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大力建设汉江新城,打造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共富民城。

(二)突出科技兴市,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加快育主体、搭平台、聚人才、优生态,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中心、“双创”示范基地。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扎实推进“十百千”行动,深入开展“双百”行动、“校企双进”活动。加快“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实现“双创”平台100家、在孵企业3000家、优质“双创”项目成果转化落地1000个以上。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科技型企业上市达到10家以上。大力实施“武当人才卡”制度和“10万名大学生留(回)堰计划”。积极推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经费“包干制”等制度,有效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26%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资年均增长14.5%,实现省级创新型县(市)全覆盖。

(三)突出交通强市,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积极推动“机场升级、高铁延伸、高速加密、公交优化、城乡提质”,形成十堰至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两小时航空圈”、至周边中心城市“两小时高铁圈”大交通格局。谋划争取十堰至安康、十堰至宜昌、十堰至万州铁路,完成西十高铁、十巫高速、房神高速、福银高速改扩建、武当山机场改扩建、玄岳大道、十房一级路等项目建设,实施汉江千吨级航道改造,提等升级国省道干线。积极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引进商业零售巨头。做优金融服务,力争各类金融机构达200家、各项贷款余额达4000亿元。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设立分拨中心,积极发展航空货运,规划建设高铁快运基地,构建现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汽车后服务市场。扶持培育1~2家重点物流企业,建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四)突出生态立市,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坚持“治污、降碳、添绿、留白”,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垃圾无害化焚烧、污泥资源化处理、水质稳定达标、矿山生态修复、环丹江口库区交通安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企业环保监管九个方面重点项目。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3.5%以上;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加快产业绿色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节能环保、绿色服务等产业。支持发展碳汇金融,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两山”实践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五)突出文化塑市,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入实施“双活化工程”,充分挖掘武当文化、汽车文化、汉水文化、诗经文化底蕴,加强郧县人遗址、恐龙蛋化石群、武当山古建筑群、汽车工业遗产等保护利用。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标识工程,支持社会资本建设“城市博物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展网络直播、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创产业。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塑造城市精神,打造“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体现十堰元素、彰显十堰特色的影视、歌曲等文艺精品,积极争创“五个一工程”奖,讲好十堰故事,传播十堰声音。

(六)突出共同富裕,打造市域治理样板城市。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提升“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促进重点人群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6万人以上。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扩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新改扩建城乡学校、公办幼儿园150所以上。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实施“健康十堰”行动,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做强“四大医疗集团”和“六大卫生中心”,全方位全周期提供健康服务。加快构建城区15分钟“生活圈”“文体圈”。加快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争创国家级养老服务试点城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和各类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国家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跨越赶超,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以新业绩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2022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外贸出口增长12%;使用外资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

上述目标通盘考虑了我市基础支撑、增长态势和发展预期,既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又积极进取、提振信心,兼顾了需要和可能,体现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奋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拼搏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努力跑出更快速度、争取更好结果。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

稳增长是当务之急。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产业扩能增效、项目提质提速、消费提档升级,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

——在做强产业上持续发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继续实施支持企业技改升级、专用车奖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加快汽车“五化”转型,创新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倾心倾力服务东风,签订实施政企“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东风商用车车身智能制造升级、深圳东风专用车项目,确保东风智能装备产业园、东风底盘部件等项目投产。支持东风商用车港口集卡、矿山卡车批量生产。大力推广东风猛士民用版。推进易捷特、东风小康、天道新能源等企业扩能增产。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力争产量达到15万辆。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推进湖北一专三期、华阳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大运二期如期投产。支持万润新能源成长为百亿产值企业。提质提效新兴产业。实施“一主三大五新”产业链链长制,逐个产业定规划、定路径、定项目,培育链主、壮大链身、延长链条。加快建设佳海智能制造产业园、迅捷安应急装备产业园、北京凌天智能装备等项目。大力推进北科生物、道药科技、共同生物、华海药业等项目。全力推进中广核风光水一体化储能和黄龙滩、潘口、官山、陡岭子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培优培强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推进千兆光纤入户,万兆光纤进楼,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支持东风商用车完好率中心、阳光智联货运、汽配人智慧云平台发展。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建设5G基站4000座,提升网络覆盖率。新建充电站30座、充电桩680个。建成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工业大数据中心二期。推进商业街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园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城市大脑”。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以上、上市企业3家。

——在扩大投资上持续发力。紧盯“三个一批”抓项目,大力推进投资倍增计划,确保完成投资1600亿元。精心统筹谋项目。聚焦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一批项目,确保储备重点项目1900个、总投资规模8000亿元、“三库”转化率30%以上。抢抓国家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超预期等机遇,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5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推项目。按照“四能四则”要求,坚持“日监测、周调度、月开工、季拉练”,启动十巫高速南段、两郧一级路、玄岳大道武当山段等项目,加快推进西十高铁、武当山机场改扩建、十巫高速北段、十房一级路、316国道武当山段绕城线等项目,确保十淅高速、玄岳大道城区段、十堰垭子至大川一级路等通车。开工建设500千伏汉水变、鄂坪调水等工程。千方百计招项目。紧盯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发挥好“招商大使”作用,开展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以会招商,重点引进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力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项目落地。精心办好全球楚商大会。确保新引进规模项目230个、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在促进消费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打好促消费“组合拳”。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快进、慢游、深体验”策划项目,启动方特、富泉山度假区、生态博览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汉水九歌、欢乐世界、五龙景区、八仙观养生谷、上津特色小镇等项目,支持丹江口南水北调源头生态文化旅游区、郧阳湖旅游区、郧西五龙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武当山品牌效应,支持武当山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武当文化民宿。积极引进综合性旅游龙头企业。力争接待游客人数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0亿元。提档升级商贸物流。启动建设万达第二广场、十堰老街。加快佰昌仓储二期、快递物流园、冷链物流加工园建设,积极引进传化物流集团。推进农超对接、直采直销,建好商超农产品专区,支持新合作智慧化项目建设。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深化拓展政企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县成果。实施“批零住餐”振兴计划,举办优质网货评选。推进电商平台本地化运营,把更多的产值和税收留在当地。支持信息消费、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更新消费,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培育一批高品质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

(二)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加快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培育创新主体。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对入库企业梯队管理、分类指导,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入库省科创“新物种”企业10家以上。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备案,确保评价入库700家以上。加快企业“技改提能、制造焕新”,技改投资占比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22%以上。

——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十堰高新区“以升促建”,确保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确保创成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推进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医药学院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离岸双创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支持万润、大运、帕菲特等企业创建省级产研院,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完成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70亿元以上。

——聚集创新人才。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双创战略团队扶持计划,推行“武当人才卡”“招才大使”制度,培育科技领军人才10名、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推动本地特色产业与高校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强化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待遇留才,落实好双限房保障、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政策,确保大学生留(回)堰3万人左右。

——优化创新生态。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完善创新体系,激活创新要素。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发展各类创投基金。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大力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推动项目、政策、资金、人才一体化配置。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财政科技专项经费8000万元,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2.2%以上。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强化开放制度供给、内外联动,全面激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活力。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事联办”“一网通办”,推动更多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提升十堰亲清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功能,优化政策供给,降低营商综合成本,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落实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健全“双千”活动机制,助推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确保新增登记市场主体8万家,让创新型企业勇闯天地、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

——更深层次推进重点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物理整合”,加快实现“化学融合”,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做大做强城控、产投和文旅体集团。推进经开区改革,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存量地盘活挂钩制度,完善“亩产论英雄”评价机制,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产业基金、融资担保公司。

——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外贸出口主体培育行动。加快航空口岸建设,积极申建自贸区协同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动“十汉欧”“十欧”货运直达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区,积极申报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积极融入“襄十随神”,联合打造汽车产业走廊、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推进丹江口至老河口、竹山洪坪至大九湖旅游公路等项目。更宽领域加强京堰对口协作,深化与北京市在重点产业、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积极争取北京市国企到十堰投资,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其他产品进入北京市场。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四)全面加快乡村振兴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积极拓展产业、就业和易迁后扶成果,确保脱贫人口转移就业不低于30万人、公益岗位安置不低于3万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按 A级景区标准建设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能创尽创。积极对接省内6市帮扶政策措施,争取更多支持。加强新一轮驻村帮扶。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坚决守牢耕地红线,新增高标准农田17.6万亩,确保粮食安全。落实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实现综合产值45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进中国中药控股、湖南茶业、萧氏茶业等龙头企业,新增亿元企业1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做优“武当山茶”“郧西马头山羊”“房县小花菇”等区域性公用品牌,做响“鑫榄源”油橄榄等特色品牌,确保新增“两品一标”20个以上。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平台,加强种苗繁育科技创新。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快完善水电路网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2078公里,改造危桥110座。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弘扬新风正气。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和小农户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强农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5000人以上。

(五)大力提升城市能级

围绕强功能、聚要素、提能级,强化功能引领,聚焦品质提升,补齐县域短板,推动城区“起高峰”、县域“成高原”。

——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养城,增强经营城市理念。强化风貌管控,注重城区空间“留白”,编制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建筑风貌与天际线控制规范,让更多城市风景线还景于民。坚决防止滥砍乱伐、大拆大挖,保护历史风貌、留住城市记忆。大力实施片区综合开发,推进汉江新城核心区、空港经济区、东部新经济产业园等开发,建设城市亮点片区。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紫霄大道跨东风大道高架桥、浙江路延长线、东风高中至发展大道连接线等项目,推进双高路、武当路复线、朝阳南路改线等工程,确保三峡路等建成通车。加快建设京能热电二期。强化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推进“互联网+城管”,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快城市更新。扎实开展城市更新消隐患补短板三年行动,加强燃气“查改换加巡”,完成67公里燃气中压管网及6.1万户庭院管网改造升级。持续推动转供水、转供电、转供气改革。加快城市供水“一张网”建设,开工建设新水厂,改造城区98.5公里老旧管网。改造老旧小区181个、3.2万户,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规范物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开展“畅行车城”行动,推进6大片区14个堵点及微循环项目。完成柳林路、车城西路综合改造。推进健身绿道、骑行车道、登山步道等生态慢行系统建设,利用城市闲置地、边角地、废弃地“见缝插绿”,让市民“出门见绿,推窗见山”,享有更多的生态获得感。

——壮大县域经济。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县域经济总量增长15%以上。支持丹江口市发展壮大专用车、水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郧阳区发展壮大智能制造、食品药品、绿色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郧西县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绿色板材等产业,房县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纺织服装、酿酒等产业,竹山县发展壮大卫浴、绿松石、茶叶等产业,竹溪县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武当山发展壮大文旅、康养等产业。支持县域工业园区拓园扩容,实施“满园工程”,每个县市区新建1平方公里以上园区,招引一个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若干个10亿元以上项目。整合国有资源,做大县域城投、融资担保等平台。支持创建黄酒、绿松石、卫浴省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实扩权赋能强县改革。积极开展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力争县城三年实现大变化。扎实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三年行动,确保建成示范型美丽城镇20%以上。

(六)扎实推进美丽十堰建设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打造成十堰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加快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持续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坚决落实“十年禁渔”。打造河(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完成营造林56.7万亩、林相季相改造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0平方公里。完成丹江口库区库滨带治理郧阳段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河道清淤等工作,完成神定河龙洞沟污水处理厂一期、百二河支沟分流、茅塔河生态治理、医疗废物处置二期扩能等项目,全力推进文峪河硫铁矿综合防治项目,补齐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固废收集处置等短板。稳定提升“五河”水质,确保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扎实推进“五气”同治,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加强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确保土壤质量稳中向好。抓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坚决抓好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加大生态补偿争取力度,提高南水北调水源地转移支付系数。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再生砂石基地建设,支持城源科技电子拆解、华新循环经济、光电矿业循环经济、西尼蒂奥厨电等项目建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支持丹江口水源区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郧西县、房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对标对表清单管理,确保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核验收。

(七)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更大力度解决好群众关切的重点人群就业、教育“大班额”、看病难看病贵、“一老一小”、水电气暖“一张网”、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物业管理、停车难、交通堵等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大学生留堰就业创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新改建保障房2100套。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健全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启动建设市救助站、市未成年人保护设施,推进失能失智老人托养中心、适老化改造、日间照料中心等项目。大力推进殡葬改革。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推进“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项目。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动“双减”落实落地,加快解决“大班额”,增加学位1.5万个以上。支持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推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扩建、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汉江技师学院、东风高中教学楼、市一中教学楼、浙江路学校等一批项目建设。提升健康十堰建设水平,做实基本医保市级统筹,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做好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患者负担。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抓好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323”攻坚行动。加强乡村医生和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太和医院七里垭院区,市人民医院滨江医院、经开区新院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传染病院区,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水平运营管理文化体育设施。深入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举办武当武术、水上运动等赛事活动。全力备战第十六届省运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系列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把风险和矛盾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长安杯”创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机制化常态化。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深化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提升政府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工作站位、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对党忠诚。只有对党忠诚,才能义无反顾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要以绝对标准把对党忠诚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

(二)坚持尽心履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大力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向优者学、与快者比、跟强者争、朝高者攀。敢于突破旧思维、打开新视野,增强“无中生有、有中生优”能力,构建发展新格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情怀,既谋当前,更计长远,奋力抓改革、促开放、谋发展,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

(三)坚持真心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深怀爱民之情,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自觉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为,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坚持清正廉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量入为出,节用裕民,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克己慎行,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让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不负一方山水、不负一方人民,为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接续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清减降”专项行动: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

4.“六个一”审批服务: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章审批、一网覆盖、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5.六项制度:领导干部失责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离任交接制度、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制度、安全隐患销号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安全生产岗前教育培训制度。

6.培育1个三千亿级、5个千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汽车产值达3000亿元,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五个产业总体规模分别超过1000亿元,新型材料、智能装备、清洁能源等产业总体规模分别超过200亿元。

7.“十百千”行动:培育引进3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扶持10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1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8.“双百”行动:中国工程院与我市合作,打造百强企业和百优产品。

9.双活化工程:历史名人活化工程和历史文化活化工程。

10.三个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

11.四能四则: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

12.农村“三资”: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

13.6大片区14个堵点及微循环:北京路片区(北京路与江苏路交叉口,熊家湾转盘与福山路口,北京路与东山路交叉口,北京路与京中路交叉口,北京路柳林小学、世纪百强三期区域),发展大道片区(发展大道与万达交叉口,车城高中、四方山广场及停车场路段),公园路片区(六堰转盘区域),上海路片区(湖北医药学院路段、汉江师范学院路段),柳林路、东岳路片区(北京路立交桥下、柳林路与人民中路交叉口、东岳路与车城路交叉口),车城西路片区(车城西路与建设大道交叉口)。

14.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5.“五气”同治:工业、燃煤、机动车船尾气、扬尘、生物质燃烧等大气污染治理。

16.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7.“323”攻坚行动: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着力解决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等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等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