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冶武勘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这项荣誉的获得,正是该公司近年来以“绿色化、智慧化”为两翼,立足于做“冶金勘察国家队,资源保障主力军,基本建设排头兵,岩土工程、智慧应用、资源勘查领域具有特色的工程综合服务提供商”发展定位,依托勘察、测绘、检测监测与岩土工程传统主业,构建资源勘查与矿山建设、岩土工程一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应用主责主业,拓展新能源、生态环境治理及特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业务,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奋力建设勘察行业领先的科技型工程公司取得辉煌成就的真实写照。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守正创新”   做特色领域EPC和全过程咨询综合服务商

应建设武钢而生,应建设宝钢而兴。成立67年来,被誉为“冶金勘察尖兵”的中冶武勘凭借测绘、勘察、检测监测与岩土工程传统主业优势,服务于新中国冶金行业建设几十载,足迹遍布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完成大洋科考和南极科考的勘察设计企业。

中冶武勘参加国家第31次南极科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业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国家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及全过程咨询工程模式。中冶武勘传统主业业务模式单一、价值链短,不适宜建筑市场发包模式的困境日益突出,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改革迫在眉睫。

“新形势下,我们守正创新,乘势而上,充分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服务全国大局的结合点,支撑五矿和中冶发展的着力点,坚持‘冶金勘察国家队,资源保障主力军,基本建设排头兵,岩土工程、智慧应用、资源勘查领域具有特色的工程综合服务提供商’战略定位,将企业建设成为以“勘察设计”为基础,以岩土工程、智慧应用和资源勘查为特色,提供EPC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勘察行业领先的科技型工程公司。”中冶武勘董事长、党委书记臧中海介绍说。

中冶武勘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地灾治理和山体生态修复项目

中冶武勘聚焦主责主业,在充分发挥传统主业特色和核心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经过定向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传统主业以及资源勘查与矿山建设、岩土工程一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应用、新能源工程、环境生态治理、特色基础设施建设八个业务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

在承袭上个世纪武汉国贸大厦、武汉建银大厦及本世纪“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过江隧道、“楚天第一坑”湖北省图书城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勘察、桩基、基坑工程传统技术实力的基础上,中冶武勘向前端岩土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延伸,形成了岩土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等完整产业链,构建企业岩土工程一体化EPC服务模式。

为积极落实国家钢铁企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福建龙钢和玉昆钢铁等钢铁企业近年来推动环保搬迁、智能化钢铁和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等项目实施。在上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冶武勘团队将精品、绿色、智慧、价值“四个岩土”理念融入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冶武勘岩土工程特色的创新之路。

福建龙钢岩土工程一体化项目

中冶武勘福建龙钢智慧钢铁岩土工程技术负责人周仁介绍,中冶武勘为该项目提供系统的岩土工程一体化EPC服务,围绕工艺设计和运营目标,集成与岩、土、水相关的测绘、勘察、设计、施工、咨询、检测监测等业务,以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控制风险为价值追求,从绿色、智慧、价值、艺术四个维度着手,以“互联网+岩土”和“端+云+大数据”,实现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的智慧化,达到提高工程建设运营效率、节约工期、降低成本,工程增值目的,保证资源更节约、环境更友好。

岩土工程一体化业务仅仅是中冶武勘形成EPC和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一隅。把握绿色、智慧技术革新大势,中冶武勘着力在八个业务方向提升企业工程全业务链服务能力,近年来实施的典型工程还有武汉新地标周大福金融中心地下空间工程、二七滨江商务区绿色低碳能源站、武汉东西湖智慧管网、武汉青山地下公共资源管控系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高端勘察、北京冬奥会地质灾害治理和山体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国外越南河静钢铁岩土工程、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矿山建设、阿富汗艾娜克铜矿勘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多金属矿勘查等系列项目。

“智慧赋能”  筑牢绿色基础建设“数字武勘”

在“数字孪生”工厂——昆钢智能智造项目的炼钢车间内,装满铁水的铁水灌从天车上运到转炉前,再倒进转炉内进行冶炼,整个工艺流程都可以受到智能监控系统的实时指令和监控。“这正是由中冶武勘将地理信息智慧应用技术与智能制造相结合,为昆钢开展总图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昆钢智能智造项目技术总监杨恒说。

中冶武勘承接昆钢钢铁冶金重大安全风险智慧监管系统

筑绿色基础,创智慧未来。近年来,中冶武勘发挥地理信息与智慧应用核心技术优势,自主研发时空信息云平台,打造智慧应用数字基座,形成具有中冶武勘特色的智慧业务模式,为各行各业提供智慧化应用,如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

三维可视化技术、中冶数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中冶数码时空信息云平台在宝钢、武钢、马钢、湛江钢铁基地、防城港钢铁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实现了钢铁企业的数字化,建立了钢铁智能智造所需的时空信息基座。

在“数字阿克苏”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平台智慧城市PPP示范项目上,通过在地理信息时空平台耦合其他业务信息,还可以实现对经济社会和人文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决策分析。

该项目总负责人魏国介绍,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整合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多规合一”“多图合一”,为地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统一的地理数据,还能维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其他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通过“数字阿克苏”的建设加强新疆当地重要地理信息的开发、利用、监管,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对维护新疆地区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阿克苏”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城市PPP项目

与此同时,中冶武勘自主研发的“易勘通”“智勘通”等智慧岩土系统,为公司岩土工程主责主业赋能,实现业务数字化。尤其在疫情期间,“易勘通”大显身手。少量技术人员借助“易勘通”,通过现场手机端数据采集,让岩土工程远程操作变为现实,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成为岩土工作者的“抗疫神器”。

“中冶武勘工程监控中心包含视频监控、人员管理、环境监测、设备管理、安全质量巡查、生产经营信息统计分析等6部分,充分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公司在建工程项目的实时监视和集中管控,充分满足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等政府监管要求及企业各项管控需要。”中冶武勘工程总监、项目管理部部长昌钰,指着一面宽幅的电子显示屏介绍,该工程监控中心依据管理权限分为公司总部、分子公司和项目部三个层级,构成了1+N的监控中心体系。各级管理人员还可通过PC或手机随时随地对在建项目进行监管,借助信息化有效落实法人管项目,充分实现对各项目群的穿透式管理。

中冶武勘“易勘通”平台

中冶武勘加快推动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并通过项目管控主平台信息系统、工程监控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等的建成,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业财融合,管理与业务协同高效,全面推动“数字武勘”建设。

   “人才、科技兴” 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人才兴则科技兴,科技强则企业强。前不久,中冶武勘“徐凡创新工作室”揭牌,由“荆楚工匠”徐凡带领9人组建工作室团队,主攻岩、土、水试验方法、设备的研究和科技创新;去年8月,中冶武勘成立了中国中冶地下空间技术研究院,通过院士首席引领,并引进专业人才,将实现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的突破,培育地下空间业务全产业链能力。

今年3月,中冶武勘“徐凡工作室”揭牌

“徐凡创新工作室”和中冶地下空间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成立,是中冶武勘为研发型人才和工匠型人才搭建的一批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优质平台。在臧中海看来,企业为人才营造崇尚科技的氛围和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至关重要。

为引进和培养人才,近年来,中冶武勘先后聘任岩土工程勘察、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首席专家,建设“一站两院四中心七个直管研发项目组”,现已形成“一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两院”中国中冶地下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四中心”中冶数字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数字厂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中心、工程数字中心暨BIM中心和7个直管研发项目组的研发体系,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公司现主编、参编60余项技术标准,其中主编国家技术标准5项,持有专利500余件。

此外,中冶武勘还与中国地质大学联手,向湖北省科技厅联合申报“中冶武勘—中国地质大学绿色岩土联合创新中心”,正在筹备组建中国中冶尾矿技术研究中心,并鼓励企业研发人员与高校联合立项适用于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课题,进行共同研发,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中冶武勘成立中国中冶地下空间技术研究院

臧中海介绍,为打造企业工程建设全产业链能力,中冶武勘近期收购了一家建筑甲级资质设计院,聚焦“以城乡更新为特色的规划设计、以地下空间为特色的建筑设计、以岩土工程为特色的市政设计、以光伏、风电及能源站等为特色的工业设计”四个方向,以支撑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板块为目标,引进和培养人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并形成人才激励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当前,站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的风口,中冶武勘抢抓机遇适度多元化发展,积极开拓新能源业务,成立了以岩土储能、风光电清洁能源开发,以及浅层地热、江水源、湖水源、污水源、工业余热多能互补能源站建设为主要业务的新能源公司。

贵州遵义师范学院能源站项目

在芜湖污水厂分布式光伏EPC总承包项目上,创新“水务+光伏”模式,促进节能减排,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在铜川宜君县峡光光伏发电项目上,全方位打造“光伏发电先进技术+高效实施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光伏综合示范基地,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遵义师范学院能源站项目上,相比常规冷水机组加燃气锅炉系统,采用地源热泵和风冷热泵复合技术,每年可节省电费约400万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00吨。

汉口滨江商务区绿色低碳能源站效果图

为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目标,中冶武勘率先进军新能源市场,在坚持新能源发电、综合智慧能源、生态环保等业务板块的基础上,追求横向电、热、冷、汽、气、水等多品种能源协同供应,实现纵向源、网、荷、储、用、运等环节之间的互动优化,构建与“物联网”无缝衔接的能源生态系统。

“未来,我们将积极地开拓更广泛的新能源业务、建设区域能源站,研究新能源发电,为实现让新能源能早日取代传统能源贡献一已之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冶武勘副总工、新能源公司总经理桂树强介绍,目前,中冶武勘实施的新能源项目供能范围涉及医院、商业综合体、片区开发、新城开发、工业厂房、住宅等,总建筑体量逾百万平方米。

中冶武勘承建的黄冈市武穴渔光互补项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冶武勘积极融入国家“双碳”战略,依托主责主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发挥综合优势,除进军新能源业务外,还拓展了包含污染水土治理、尾矿库建设及治理、矿山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治理业务,自然灾害普查与减灾防灾,以及发挥公司主责主业优势的特色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近年来相继承接了红安萤石矿山公园EPC总承包建设工程、武汉市紫霞观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 武汉江夏区清水入江工程、保定ABO特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典型项目。

守正创新,乘风破浪。在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中冶武勘稳步推进改革步伐,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他们将继续朝着“勘察行业领先的科技型工程公司”的发展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邱莎  通讯员: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