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武汉9月15日讯 日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罗田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在位于鄂东罗田县河铺镇的“红莲型杂交水稻罗田制种示范基地”,对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的,由武汉衍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的红莲杂交水稻品种“珞红优1564”制种进行了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并以“湖北省现代种业基地建设”为主题,与省内相关重点种子企业负责人一起,对在罗田县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研讨。

9月13日,来自湖南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黄冈农业科学院,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听取基地情况介绍及到田间进行实地考察后,现场选取了2个田块进行5点取样,并严格按照稻谷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考种测产,结论是理论亩产253.0公斤,按85%折算,平均亩产达到215公斤。

此间专家们认为,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流失、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各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萎缩严重,种子企业一是杂交水稻制种比较效益日益下降,农民不愿制种;二是近年来制种基地极端灾害性气候频发,制种风险加大;三是土地难以集中,连片、稳定的制种基地难以落实;四是制种基地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五是制种技术缺乏创新,制种单产水平不高。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推进杂交水稻产业发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种业创新、粮食安全和“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工作要点,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予以高度关注。

红莲型杂交水稻是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的原创科研成果,与我国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的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红莲型品种问世以来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广泛认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5亿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90亿元。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仁山教授带领其团队在河铺镇打造红莲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他作为杂交水稻先驱朱英国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与产业化工作,选育出了“珞红3A”和“红莲优6号”等10个不育系和20余个新品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推广。他也是国内首次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遗传育种,成功选育出父、母本均抗褐飞虱的水稻新品种以及抗稻瘟病、耐盐碱、镉低吸收等新材料的水稻育种专家,参与创办了遥感表型组学杂交水稻精准育种实验室;配组出了一批可实现水稻父母本同期机械直播制种的组合,对机械化制种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朱仁山教授说,湖北省是水稻产业大省和杂交水稻种子的出口大省,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量3万吨中,有40%以上的份额是红莲型杂交水稻种子。湖北省历来也是种业科技大省,拥有以红莲型杂交水稻为代表的系列原创科技成果,下一步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解决湖北杂交水稻产业育、繁、推严重脱节的困境,打造杂交水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全产业链,保障了省内及其他区域的杂交水稻种子供应,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实现粮食安全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朱仁山教授团队开展各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制种技术研究20多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他认为在罗田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具有独占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他发起成立的武汉衍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省种子集团、华泰种业、国宝桥米等国内多家龙头企业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多国农业企业建立了产业化合作关系,大量种子生产订单供不应求。9月13至14日,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公司、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取公司、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金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负责人纷纷前往罗田河铺现场取经,满载而归。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肖长惜,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明周,水稻专家朱仁山,黄冈农业科学院院长涂军明,罗田县委书记郝爱芳、县长周黎等和众多企业家在湖北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研讨会上作了发言。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卫兵、河铺镇委书记卢志雄和镇长叶志华等表示将发动群众继续为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做好各项服务。

(方政军、方向明、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