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风拂过,从水面送来几缕荷香。仙桃市沔城古镇,小莲花池畔,忙碌了一天的居民三三两两遛弯。

“花么,栀子花香;树么,桂花树好!小龚,你可得答应我们哟!”魁星亭里,又一次“莲池夜话”正在进行,议题是小莲花池补绿方案,范菊英婆婆说出了一众老姐妹的心声。一旁的李远清接过话茬:“这时节太热了,不能抢工期栽花种树,还是得算成本。”

亭子周围,参与夜话的居民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沔城镇党委副书记龚磊、城建办副主任陈顺林,一直守到最后一位居民回家。这样的夜话,他俩参加了不下10次。

沔城有着1500多年历史,小莲花池因为明初建城墙取土烧砖而成,盛产莲藕,有“东沼红莲”盛景之誉。在居民们心中,莲花池是古镇的根脉、宝地,大家都有守护之责。

改什么、怎么改,建什么、怎么建?不用号召,没有动员,“莲池夜话”议事机制与小莲花池岸线改造工程同步启动。每个关键施工节点,居民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到莲花池畔议一议、说一说,一串串好点子不断冒出来,镇里吸纳、采用,变成了一处处实景。

小莲花池东北岸边曾有一堵高墙,把路挤得没法错车,镇里拆了围墙,加宽路基,打算沿岸砌一圈水泥台阶。居民们建议:“不用那么多台阶,留出地儿种花草。”很快,镇里照着这个省钱又美观的方案动工。

红花堤一带,规划设计新建一排横向大花坛。居民们拦停,“来来往往的游客不少,得增加停车位。”于是,花坛变为纵向,留出了23个停车位。

小区门口的4棵樟树挪不挪?下水管网咋疏通?路灯怎么安?……不论大小事,居民们全程参与谋划、商量。只要论证可行,镇里立即执行。

大家不仅出主意,而且出土地、出力气。范菊英婆婆和邻居们把长势正旺的番茄、黄瓜、豆角直接铲平了,腾出菜园子加宽道路。曾环林劝服母亲,把种了四代的自留地让出来,建成景观广场,还义务看护料场、管护刚铺好的地面。

“自个屋门口的活儿,全指望政府可不行,咱得干好。”69岁的王万新,推着拖把,把20多米长的木栈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还主动向龚磊请缨,“小龚,等树种下了,后续养护我包,不叫你们操心。”

从6月到9月初,随着10多个项目完工,小莲花池更精致灵动。

龚磊介绍,开工之前,镇里预估得花300多万元,实际用去232万元。他感叹,“莲池夜话”融洽了关系,激发了热情,节约了成本,美化了环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尹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