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秤咯!”伴随着浑厚悠长的铜锣声,一条条刚刚捕捞的鲜活黄鳝过磅交易。
9月23日,秋分时节,在“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一场热烈的开秤仪式拉开今年黄鳝丰收的大幕。
影响全国市场价格
铜锣一响,黄鳝上市。“103.4斤,单价36.8元,总共3805元。”开秤仪式上,养殖户刘永伍抢下“头彩”,完成第一笔交易,“产量高,价格也好,是个丰收年。”
小小村子,“藏”着一个全国最大的黄鳝产地贸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6亿元,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中价·仙桃黄鳝价格指数(EPI)从这里发布。开秤当天,市场交易黄鳝53280斤,均价36.8元,好于去年同期。
“我们这里的交易额、发售量,直接影响华东乃至全国市场黄鳝价格。”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朱传宝介绍,眼下正是黄鳝集中上市期,每天早上6时不到就热闹起来,来自全国的30多个商贩住在村里“买江汉、卖全国”,最高峰每天向全国发售黄鳝40万斤。
这样的热烈场景,在先锋村并不陌生。
1998年,先锋村的农户们在水田里“玩出新名堂”,试行“无土网箱养殖”,一时家家养鳝、户户赚钱在田埂上风行。“第一村”自此拉开了张沟镇、仙桃市乃至湖北省养鳝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创下了全国养鳝看湖北、湖北养鳝看张沟、张沟养鳝看先锋的美誉,为仙桃摘下“中国黄鳝之都”的桂冠。
仅在张沟镇,就有养殖面积5万亩、100万口网箱,产值30亿元,全镇70%的农业人口在黄鳝产业链上。
小小黄鳝,在仙桃可谓“风生水起”。全国黄鳝价格指数发布在仙桃、全国技术最优的黄鳝苗种繁育基地在仙桃、全国最大的黄鳝产地贸易市场在仙桃、全国最前沿的黄鳝加工企业在仙桃。
解决“卡脖子”难题
敢为人先,向“鳝”向上。仙桃市委提出,擦亮“中国黄鳝之都”金字招牌,重点建好以张沟、郭河、西流河等镇为核心的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完善黄鳝产业发展规划,打造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产业板块,加快把黄鳝产业培育成百亿级支柱产业。
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在养殖端,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探索全人工繁育,洪渊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力仿生态有土繁育,黄鳝种苗繁育“卡脖子”问题被突破,稻鳝共作、稻鳝菇轮作等一批综合高效种养模式逐步推广;在加工端,允泰坊食品、顾大嫂等企业,推出藤椒鳝片、烧烤鳝段、仙桃鳝鱼粉系列产品,同时引导企业进军黄鳝医用、保健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质效。
仙桃注重借势、借智、借资、借力,推动本地黄鳝产业链市场主体,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牵手合作。黄鳝开袋即食研发、粘液综合利用、稻鳝共育综合种养、优质黄鳝出口等17个项目签约落地。
小小黄鳝,“拱”出一个富民产业。
仙桃黄鳝养殖面积超过10万亩,网箱200万口,年产黄鳝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1%,培育出一批黄鳝综合种养市场主体和黄鳝深加工企业,2021年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基本形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交易物流、饲料加工、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吴文娟、通讯员胡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