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梁柱”和“生命线”。近年来,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服务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共布设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61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点位169个,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59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5668个,噪声监测点位11228个,形成水陆统筹、天空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高水平生态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

环境监测网络

日益完善

10年来,湖北省不断加大投入,提升各项环境要素监测能力,监测网络日益完善,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以大气监测为例。“10年前,我们主要监测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项污染。从2012年起,全省逐步将PM2.5和臭氧等关键指标纳入例行监测体系,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感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负责人介绍,除了常规的大气污染物监测,现在湖北还能对大气物理特征和化学组分进行监测,监测指标超300项。

近年来,湖北逐步配备卫星接收站、激光雷达、大型环境监测船、无人机、无人船、移动监测车、应急监测车、冲锋舟等先进装备,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数据

集成共享

湖北省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能力大幅提升,已具备开展废水、环境空气、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固体废物等11大类、200余项监测项目和方法的监测能力。

随着一朵云(生态环境监测私有云)、一个库(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中心)、一平台(实验室管理系统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成,湖北监测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已实现全省监测数据资源集成共享。

为了让监测数据质量更加可靠,湖北省坚持“保真”“打假”两手发力。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查实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机构15家,给予禁止其参与生态环境部门购买环境监测服务等处罚措施。

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

准确率达85%

通过深入挖掘数据资源,湖北积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水华等监测预警、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测、水质溯源等工作,努力做到说得清现状,说得准问题,说得明环境污染的成因、机理与改善措施,为地方污染防治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为了帮助老百姓实时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湖北省持续提高大气预报预警能力。10年来,湖北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预报预警精度越来越高,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已达85%,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弦、通讯员李斌、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