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减轻了为孩子看病的负担。”11月25日,武汉市江夏区乌泉街道四一村村民任先生,对前来看望儿子豪豪(化名)的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9岁的豪豪,此前不幸查出患有白血病,这可愁坏了一家人。“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小学,我和孩子妈打工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医疗费。”任先生说。

江夏区民政局闻讯后,前往家中了解情况。确认情况属实符合救助条件后,当即为豪豪办理了低保,每月可领救助金936元。

但豪豪后续治疗,仍需自付较大数额的医疗费用。于是,市、区慈善会从“‘善’泽江城”联动项目中,给予4200元慈善资金帮扶。

为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武汉民政部门改革救助机制,加强与慈善组织的对接,对经政府救助后仍然存在困难的家庭向慈善组织转介,由慈善组织给予补充型救助。

同时,慈善组织还对政府救助政策目前尚未覆盖的困难对象给予补缺型救助,填补政府救助政策的空白,为困难群众再增加一道保障线。

家住武汉经开区邓南街建新村的肖女士,去年3月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头部重大损伤,医疗费用达数十万元,且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遗憾的是,肖女士的家庭财产状况不符合办理低保和临时救助的条件。为此,经开区民政局积极对接区慈善基金会,为肖女士提供慈善帮扶。

经核实,肖女士符合基金会救助帮扶条件,考虑到医疗费用较高,基金理事会决定向肖女士给予5万元慈善救助。

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将持续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工作,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救助格局,更好满足困难群众救助服务需求,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湖北日报记者刘洁、通讯员张曼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