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渐近之际,鄂州启动大规模招才行动。引进人才除了享受企业薪酬外,鄂州市委、市政府还将给予最高超10万元的补贴。
随着亚洲首座航空货运枢纽——花湖机场投运,鄂州逐步加快从“钢城”向“港城”转型,不断推出人才新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这里竞相奔腾。
人才占总人口比重超20%
入冬季节,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经过烧制完成的碳化硅陶瓷膜产品正在清点出窑。目前,公司月产3000支碳化硅陶瓷膜,市场上供不应求,订单排至跨年。
6年前,迪洁膜公司研发团队领头人——武汉工程大学教授陈常连,通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来到鄂州。彼时,该市以国资平台注资,助推他的团队转化研发成果,销售额现已连续多年保持200%以上的增长率。
“扶上马再送一程,‘全流程’留才机制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陈常连说。
今年以来,“新鄂州人”系列新政再升级。“梧桐计划”、“智汇鄂州”工程计划、事业单位“人才池计划”和“人才强企工程”等,构成门类齐全、架构清晰的特色人才政策体系。
其中,“梧桐计划”聚焦国际级顶尖人才、国家级战略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和市级高端人才,入选者最高奖励200万元、配套股权投资1亿元以及3年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
“鄂州倾力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培育中坚骨干人才,集聚实用技能人才。”鄂州市委书记孙兵介绍,目前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22.6万,占总人口已超20%。
服务跟着需求走
人才引进到岗,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往往紧迫。这几年,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员工刚融入新环境,既要忙工作,又要顾家庭。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在办理转学手续等方面帮忙‘跑腿’,省心。”机场公司综合部主管黄子娟介绍,4年来,机场公司近70名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
拼“真金白银”更需拼用才生态。5月,“鄂州人才服务联盟”成立,在住房、教育、医疗、婚姻、文化等方面提供暖心服务。
如专技人员反映较多的职称异地不认可问题,鄂州市人社部门开展人才评价打通行动,深化“工作在鄂州、社保在武汉”企业专技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扩大职称互评互认范围。
同时,人社部门联合武汉人才集团成立鄂州分公司,共同打造立足武鄂两市、辐射全省的招才引智“一站式”服务平台。
“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营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发展生态,把没想到的做到位,把缺位的做完美,让各类人才在鄂州发展有空间、施展有舞台、生活有滋味。”鄂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龚慎说。
重塑城市产业版图
眼下,葛店人福药用辅料公司,全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疫苗佐剂RFH01即将进行临床实验,未来5年将带来超10亿元的新增产值。
公司董事长张阳洋是鄂州“招才引智”的范例。她已在葛店经开区扎根数年,对当地政府近些年持续加强人才引进的信心和决心有着深切感受。
“在鄂州系列人才新政的支持下,公司累计引进近30名重点本科及硕博人才,特别是对公司创立初期高层次人才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为我们的人才稳定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撑。”张阳洋介绍,该公司已形成由7名博士带队、数十名“985”“211”名校本硕人才构成的专业技术研发及管理团队。
鄂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其敏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历来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人才的“浓度”和“高度”决定了产业进程。近年来,PET-CT等100余项前瞻性技术成果在鄂州落地转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开始重塑城市产业版图。
“众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汇聚鄂州,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鄂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朱其敏说。(湖北日报记者戴劲松、通讯员黄朝晖、程树彬、吕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