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审计厅锚定服务湖北先行区建设目标定位,克服重重困难,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谋划在先,全程管控。

去年,该厅机关审计1292个单位,查出各类违纪违规及损失浪费金额171.12亿元,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98.65亿元,移送问题线索47件;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推动制定整改措施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92项。去年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整改率超过95%,整改问题金额576.95亿元,省人大常委会给予充分肯定。

初步搭建起“四梁八柱”

全省审计系统人少事多,凭什么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省审计厅负责人表示,精准谋划是取胜的重要法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做到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去年,他们重点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热点问题,科学安排全省审计项目,及时把省委、省政府的关注点转化为审计监督的着力点,确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谋定后动和靶向发力,聚焦谋划、实施、管控、成果四个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从理念、制度、方法、技术和保障五个层面谋划高质量审计的举措,初步搭建起高质量审计“四梁八柱”。

以促进高质量审计为目的,修订完善履职尽责考核办法,强化激励约束功能。完善优秀项目评审、审计质量检查办法,总结、点评、编印优秀审计项目案例。谋划组织审计项目“晒说评比超”活动,形成赶超氛围。深化研究型审理,完成审理项目280个,提出并被采纳审计意见1300多条。在重大政策落实、科技、教育、民生等领域,探索开展高质量审计的路径和方法。

聚焦主责主业不放松

审计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审计结果社会群众普遍关心,审计对象包含社会方方面面。如何让有限的审计力量发挥最大作用?

围绕推进稳增长系列政策落实落地,组织开展省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草案、2个政府投资项目、24个市县中央和省财政直达资金、21个省直部门预算执行和6个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14个国外贷援款项目、24个市县涉企发展环境专项审计调查以及14个县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审计,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组织开展118个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23个市县专项债券资金申报管理使用、湖北银行和省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运营损益等审计,维护经济社会安全。

围绕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组织开展15个市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0个市县困难群众救助资金、46个县市区就业补助和失业保险基金、17个市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等审计。

围绕规范权力运行,组织开展94名领导干部、5个市州审计局长等经济责任审计,26个地方(单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让大数据打头阵

近日,由该厅计算机审计中心与经济责任“模块化”审计的相关业务处室组建“业务+技术”分析团队,对经济责任“模块化”审计的相关内容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的关联分析。围绕财政运行管理、重大投资、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初步建立100余个数据分析模型,深入查找疑点线索。

大数据,是当前审计工作离不开的话题。“审计+技术”分析团队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大数据审计建设,让大数据打头阵。

在财政、社保领域运用大数据审计的基础上,他们在农业、投资、金融、经济责任、环境审计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技术,积极推动智能审计工具开发,适配经济责任、地方储备粮、投资、金融等应用场景。推进审计业务标准化管理,修订完善各业务领域、各操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和业务指引,编制审计执法路线图,全流程管控审计质量。

加强对审计对象、审计人力和审计目标的总体把握和科学调度。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方法,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统一调配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119个项目审计工作,避免了重复进点和多次审计,既提高效率,又为基层减负。

探索优化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以深度整合、实质统筹为目标,以市县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为切入点,优化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试行模块化审计。在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深审透的同时,实现项目统筹、内容统筹和成果统筹,提升审计质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爱虎  通讯员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