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利强省是湖北水利人矢志不渝、持续奋斗的目标愿景,以水利现代化推进水利强省建设,充分体现了时代所向、湖北所能和人民所盼。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期,水利工作呈现水利需求向高层次跃迁、水利治理向现代化迈进、水利建设向融合化转型、水利改革向深水区挺进等新的阶段性特征。
只要全省上下一心、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各尽所能,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实现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迫切需要清醒认识我省水利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应对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奋力谱写水利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准确把握我省水利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
水利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利强省是湖北水利人矢志不渝、持续奋斗的目标愿景,以水利现代化推进水利强省建设,充分体现了时代所向、湖北所能和人民所盼。
时代所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都与水利密切相关。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的关键性板块,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支撑,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核心要素。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是党中央交给湖北的政治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
湖北所能。水是湖北最大的资源优势,对其他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具有乘数效应。湖北坐拥“三江”“千湖”和4231条河流、6900多座水库,年均过境水量6325亿立方米、自产水量989亿立方米。经过多年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建设,基本形成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江河干堤长度、大型水库数量和库容、泵站装机容量均居全国首位。湖北有基础、有能力实现水利强省目标,为水利现代化探索湖北模式。
人民所盼。自古治荆楚必先治水,水承受着荆楚儿女对灾害的忧虑,也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洪水直接威胁着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耕地、七成以上的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以及武汉、荆州等重要城市和京九铁路、京珠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安全。同时,干旱屡屡侵袭鄂北、鄂西北一带和省内山丘岗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区域性、季节性缺水和水污染,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荆楚儿女迫切盼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利强省,放大“水”优势,缓解“水”困扰。
水利现代化“湖北模式”,既有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省情的湖北特色。一是根植湖北水利文化和特殊水情。既筚路蓝缕、兴利除害,如百里长渠泽润荆楚;又兼收并蓄、江湖互济,建现代水网保荆楚安澜。二是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以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为中心,处理好流域和区域、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保护和开发、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实现水永续利用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提质效。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强化体制机制法治保障,以创新驱动盘活存量资产,为行业改革发展赋能增效。
准确把握我省水利工作阶段性特征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期,水利工作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水利需求向高层次跃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水利的需求也发生深刻变革。对水资源水环境的服务型需求和水生态水文化精神型需求愈发强烈,这要求我们必须提供更多更优的水利服务、水利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水利治理向现代化迈进。治理内容从传统的防洪、灌溉抵御水旱灾害,拓展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治理形式从以工程建设为中心,拓展到更多依靠体制机制法治,依靠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单元从就水治水、单个河湖,拓展到整个生态系统、整个流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三是水利建设向融合化转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有效应对了水灾害。98年洪水之后,水利部提出“搞好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水利,必须实现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我省积极应变,完善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实施漳河库区水源地保护、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等项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把智慧水利作为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全新的理念和视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治水管水规律的认识,谋划实施荆楚安澜现代水网、三峡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等重大项目战略布局,水利建设发生结构性变化,突出表现为工程水利比重下降,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相互融合、蓬勃发展。
四是水利改革向深水区挺进。我省水利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国家节水行动、农业水价、放管服等改革持续深入,但制约水利现代化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建立,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运管模式尚未形成、科技人才支撑尚有不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仍有待破局深化。
准确把握我省水利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水利在全局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既关乎提振内需、稳经济大盘,为发展提供要素支撑和国土空间保障,又面临着水旱灾害风险,影响到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调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以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四化同步发展。这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省水利工作带来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
从顶层设计看,省委已经擘画流域综合治理蓝图,完成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空间布局,把科学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列为省级战略。从功能定位看,流域安全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列为四大底线之首,强调坚决守住水安全底线、水环境安全底线,切实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从价值导向看,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以“四化同步”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从实现路径看,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省级统筹、市县落实,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水利工作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依然存在短板弱项,水利大省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水利科技、人才和教育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准确把握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从自然条件看,湖北素称水利大省、千湖之省,江河纵横、湖泊密布。除长江、汉江外,集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232条、总长4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一圈。现存的755个较大的湖泊中,洪湖和梁子湖的面积都在300平方公里以上,东湖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水是湖北最大的资源禀赋,也是推进水利现代化、支撑水利强省建设的重要自然基础。
从区域布局看,我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战场,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中心枢纽,是连接“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以及三峡、丹江口这两座全国最大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均位于境内,独特的区位要求我们慢不得、等不得,必须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快水利强省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布局。
从工作基础看,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水利工作,各地各部门历来支持水利发展。特别是历经98抗洪、2016年特大洪水、2022年持续干旱、两轮补短板和疫后重振大战大考,铸就并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担重任的水利队伍,建成了一批支撑和保障作用突出的重大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这些人的因素和物质基础,有力支撑湖北推进水利现代化、实现水利强省目标。
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上下一心、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各尽所能,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实现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