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同日,河南新郑也举行了祭祀轩辕黄帝典礼。
6月13日,农历四月廿六日,炎帝神农华诞,癸卯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炎帝神农故里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6月22日,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市隆重举行。
盘点今年以来这些祭祀、拜谒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的大典,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
一是具有历史渊源与民间基础。
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相传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始祖。相传,甘肃天水是伏羲的出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的出生地和炎帝神农文化的发祥地;河南新郑、陕西桥山是黄帝轩辕的出生地和陵寝所在地。
这些地方,存在着大量有关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的传说故事以及相对应的遗迹遗址,当地居民对传说中的老祖宗有信仰有情感,自古民间即有祭祀、拜谒的习俗,官方也举办过祭祀、朝拜典礼。如清同治八年(1869)《随州志》,明确记载了民间和官方岁祭炎帝神农的情形。改革开放以来,四地官办公祭、拜谒大典已连续举办了20多届、30多届,基本上是岁岁连年,形成定制。即便是疫情三年,线上代替线下,也未间断。
二是大典规制趋向规范化。
无论是公祭伏羲、黄帝轩辕大典、还是拜谒炎帝神农生辰大典,其规制都反映了良好的古今文化传承。
今年是癸卯年,也是三年疫情后再次恢复正常的线下大典,甘肃天水、湖北随州、河南新郑、陕西桥山四地祭拜三祖的大典似乎不约而同地更加注重传统礼仪的传承与规范。湖北随州的拜祖大典共有九项仪程,起鼓鸣钟、鸣放礼炮、恭启圣门、鞠躬敬礼、点燃新火、献花篮、上高香、贡献五谷、恭读颂辞,以虔诚之心感恩炎帝神农“殖五谷”、“尝百草”,开启文明之端的功德。
今年的桥山祭黄大典也是九项仪程,包括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龙飞中华、拜谒黄帝陵、种植桥山柏。陕西相关人士的说法是“借鉴古代祭典礼制范式,活态转化民间非遗精华。”
目前,公祭伏羲大典、拜谒炎帝神农生辰大典、公祭黄帝轩辕大典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重要文化品牌。
三是海峡两岸互动,共同追念中华共祖。
始祖文化连接着海峡两岸。
6月13日,癸卯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炎帝神农故里湖北随州隆重举行,同一时间,不同的地方,许多海外炎黄子孙同步举办了小规模的拜谒炎帝神农仪式,虔诚而隆重的台湾朝天宫拜奠炎帝神农活动引人注目。
6月22日,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市隆重举行之际,台湾新北市同步举行了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甘肃天水邀约台湾省同胞同时举办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自2014年起至今已连续九年。台湾同胞遥望羲皇故里,感怀伏羲功绩,共祭中华人文始祖,增进了文化认同。
四是具有地方政府与国家相关方面联动的特色。
湖北随州、甘肃天水、河南新郑、陕西黄陵等四地三祖的祭祀、拜谒活动,其举办方都不是单一的,而是蕴含量丰富的复合体。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6月13日的炎帝神农拜谒大典,是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6月22日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是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
这种复合型主办方,可以上挂下联。下联,即由相关基层政府发挥所在地的主观能性,尽到承办责任;上挂,即有国家层面的部办、团体参与,亮出了“中”字头,甚至可以邀请副国级领导出席,使祭祀活动赋与国家层级祭祀因子。
古人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左传·成公十三年》)意思是说,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祖宗神灵与加强国防。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但祖宗与烈士却永在心中。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是中华文明源头的开创者,是华夏列祖列宗的优秀代表,祭祀、礼拜这些富有创造性、进取性的大祖宗,表达的是今人的价值取向和面向未来的奋斗精神。
(作者刘永国:高级编辑,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随州日报原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