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有座中华山,位于广水市应山城区东北15公里处。中华山主峰,海拔811.4米,看数字不是很惊人,但到过中华山的人还是啧啧称奇。民谣云:“应山有座中华山,离天只差三尺三。”极言中华山山势高耸、突兀。这里奇峰怪石林立,古堡寨墙众多,而且这有着洪荒气息的山峦茂林之中还秘藏着与中华始祖相关的传说故事。


中华山,名字恢弘、大气、响亮,富有包容性。为什么叫做中华山?这就说到老祖先了。


传说中华山是女娲造人的地方,是中华生民起始之地,所以称中华山。清同治《应山县志》云:“中华山距城三十里,东北诸山之祖。”意思是说,中华山是祖山。中华山体量大,居中,这可以说是客观存在;但要说中华山是祖山、祖宗之山,这又得问一个“为什么?”昆仑山是祖山,世世代代,众所周知,中华山的体量、文化涵养能与昆仑山比吗?


民间自有说法。相传洪荒时代,洪水泡天,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偌大的人间世界,遍地无人烟,只剩下兄妹二人,哥哥名叫伏羲,妹妹名叫女娲,兄妹二人飘浮到中华山顶,妹妹便与哥哥商量,要和哥哥成亲,繁衍人口,拯救九州。妹妹多次提出,兄长责怪妹妹出言无理,不予理会。妹妹劝说道:“不是为妹无知,只是世上再无第三人,上天把繁衍人口,拯救华夏的重任,交给了你我兄妹。我们怎能推辞、搪塞?”


哥哥无奈,考虑了好一阵,便说:“你说老天有意,那咱们就来请示老天,听老天来做决定。”妹妹问:“怎么个请示法?”哥哥说:“现在,我们搬两块大圆块石头,我推一块往北沟滚下去,你推一块往南沟滚下去,若两块石头相遇一堆,兄妹成亲便是,若是不能相遇,你我仍是兄妹,不作他讲。”妹妹说:“听凭哥哥的安排!”


兄妹议定之后,二人朝天一拜,选取了两块圆角的块石,如同两片石磨,同时滚石下山。两条山沟,各有十余里长,滚到终点,两块石头正好相遇,而且,妹妹的那块石头在下,哥哥的那块石头在上,似两片石磨扣合在一起。


多谢老天作合,兄妹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传续人烟。但一年只生一孩,繁衍的节奏缓慢。女娲忽生奇想:“何不抟土做人?一坨泥巴一个人,岂不快哉?”于是,伏羲、女娲二祖开始抟泥造人,大概程序是,挖刨出有灵性的黄土,捣碎;引来溶有日月精华的山泉,揉黄土为泥;砍来三千年的老藤,夫妻各执一端抟起泥坨,成为男童女童人胚,夫妻各用衣服一拂,童胚就能说会动,各自下山谋生。


过了一段岁月,老天得知女娲这样抟泥造人,忧虑繁衍太快,吃穿之物生长不及,地球不堪重负,便有意加以调控。突然有一天,天降狂风大雨,洪水淹没了泥池,已抟出的泥人,收拣不及,被风雨打坏不少。现在中华山还有许多石块,酷似人体模样,大约就是女娲造人遇阻的遗痕。自此以后,女娲不再抟泥造人,而让那些已抟出的人自己去繁衍生息。


伏羲、女娲是传说中的华夏人文始祖,女娲抟泥造人是华夏民族古老的传说,而且是大传说,不是小传说,这样的大传说一旦与一个具体的地方结合起来,确实有可能将这个地方与“祖”结合起来。中华山的得名与女娲在中华山抟泥造人相关。


民间传说有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且说伏羲、女娲抟泥造人之后,中华先民繁衍生息,从渔猎到农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升,中华大地渐次产生了炎帝神农、黄帝轩辕两大部落集团,为争夺主导权曾发生大规模冲突,有过阪泉大战。战后,炎黄两大部落握手言和,炎帝神农回返长江流域时,将儿子留在北方传播农业耕作技术,支持黄帝轩辕统一中原;黄帝轩辕送了许多好马给炎帝神农,二人在中华山举行会盟,握手言欢,促膝长谈,规划大中华九州四海的前景。从此,炎黄不再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炎黄为什么在中华山举行会盟?因为中华山是桐柏山脉的组成部分,位于中原与南方的衔接处,此次会盟,决定炎黄融合的走向和各自活动的主要范围,会盟之后,黄帝入主中原,成为中央大帝;炎帝经营南方,成为南方大帝。


炎黄会盟传佳话,始祖握手中华山,炎黄相会地,堪称中华山。从此中华山作为地理名称进入中华史册。


      (作者刘永国:高级编辑,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随州日报原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