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武汉7月19日讯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7月18日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已有650家企业纳入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较去年新增168家,增幅达35%。


       据介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研究团队在2022年的基础上组织调研了200余家全市人工智能典型企业,访谈了20多名国内外人工智能专家学者,累计召开6次座谈会以及2次评审会,对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摸底,最终编写完成《2023年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以下简称《企业库》)。


       统计显示,入库企业中营收过亿元企业49家,上市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占全市总数的19.7%),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1家,独角兽企业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14件,主要指标较2022年均有大幅提升。


       产业链分布方面,2022年武汉市人工智能应用层企业占全部企业的66%,较2021年上升5个百分点;区域分布方面,2022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东湖高新区和武汉经开区,两区人工智能企业数合计占比高达74%。其中,东湖高新区数量达占59%,经开区占15%。


       梳理发现,武汉已初步培育并形成了一批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机器视觉、智能芯片、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培育或引进了国内的领先企业。


       近几年来,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增长,截至2022年底,65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规上企业已达到224家,占比34.5%。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数据,2022年杭州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收2487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千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千家,位列全球城市第九位,规上企业占比超七成,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第四位;深圳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2488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1920家。


       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相关负责人指出,ChatGPT发布后,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算力需求空前旺盛,行业对高速率、低能耗的光芯片及高性能芯片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发展与光通信、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融合的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


       武汉市应注重本土龙头企业培育,支持本地平台企业开展内部孵化衍生本土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层企业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将武汉优势产业与人工智能前沿热点相结合,打造“人工智能+光芯片+传感器”产业链和“人工智能+北斗+智能网联汽车”的特色跨界产业链;引留高层次人才,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引力场”; 加速建立科学的人工智能产业统计分类体系。

 

     (通讯员:吴剑文)